坚持做一件事60年,会不会很酷?日前,记者走进吉水固洲非遗文创小镇,见到了一位七旬老人,他是李升华,吉水竹编非遗第六代传承人。
李升华介绍自己的竹编作品(央广网见习记者 盛杨泳 摄)
据悉,吉水竹编从生产生活农具、生活日用品中脱胎而成,是2011年吉水县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编织的作品都以吉水传统文化图案为主,有吉水古戏台、吉水名人画像、吉水风景和吉水百姓喜好的吉祥图案等。
李升华部分竹篾作品展示(央广网见习记者 盛杨泳 摄)
一根根竹条在手里舞动,就编织成了艺术品。记者在竹编工艺传承工作室看到,李升华身着白大褂,细小的竹篾在布满老茧的手里“活”了起来。11岁开始学做篾匠,从事这门手艺60年,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霜雨雪,李升华手里的蔑刀从不停歇。问及60年如何坚持下来,李升华说:“最主要还是感兴趣,要用心去想去做。”
李升华一边和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一边说起自己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读了3年书就不得不辍学谋生计,学一门手艺只是为了讨口饭吃。上个世纪60年代初,11岁的李升华开始学习竹编手艺,一天一毛钱工钱,他却乐在其中。因为勤学苦练,天赋异禀,3年后,李升华就自己当了师傅做起了竹篾匠。
男女“福”气竹篾作品(央广网见习记者 盛杨泳 摄)
一个作品往往需要半个月之久,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耐心。
李升华手里提着个花色竹篮,给记者展示了竹篮的花色和纹路。他告诉记者,自己主要做平面单色竹编,采用经纬梭篾编织法,黄篾为底色,黑色、单色为编织内容构成元素,像这样一个竹篮需要近一个月工期。
用李升华的话来说,竹编是个手艺活儿。创作的过程需要耐心钻研、琢磨,动脑筋思考如何处理好配色、固形,每个作品都蕴含创作者自己的灵魂。
李升华作品《龙凤呈祥》(央广网见习记者 盛杨泳 摄)
在吉水县非遗展示馆里,一幅李升华的《龙凤呈祥》版画映入记者眼帘。黄黑两色之间,龙凤跃然于竹篾之上,栩栩如生。这幅作品在2019年第十五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并被收藏。
“竹子浑身都是宝,和竹子打了一辈子交道,是我的老朋友了。”李升华轻轻抚摸竹篾,表示做竹编自己要坚持做到80、90岁。
来源:央广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