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的电动车又起火了,大家千万别买啊”
“某某某宣传自己的电池绝对安全,不也是烧了吗?”……
根据国家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国共接到新能源车火灾报警640起,同比上升了32%……如果要问,各家新能源车企最不希望自己的车出现在哪种场景里,那一定是燃着熊熊烈焰,被消防员使劲浇水的场景。由于新能源车起火往往毫无征兆,火势又极其迅猛,有时候消防员都束手无策,只能坐等车子烧得只剩骨架,这算是新能源车的噩梦了。
所以,它们召开发布会推新车的时候,总要大力宣传用了什么什么技术,保证自己的新型电池绝对安全,什么针刺、挤压,全都难不倒。但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几乎就没有哪个牌子的车,是不会自燃起火的,只是个数量问题,反之,新势力以及它们的车迷之间,又会拿着对方起火的照片在网上疯转,以证明对方端电池安全性不行。
很多持币待购的朋友可能很纠结,究竟哪家车企的电池靠谱?哪家有缺陷?
如果你的要求是绝对不起火,那么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所有新能源车都是有缺陷的。
原因很简单,锂电池本来就不是一种完美的储能设备,它是利用化学储能的,本身就不稳定。恶劣的使用环境、外部损伤、都能造成短路。而电池短路之后,剧烈燃烧又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它无需从外界吸入氧气或者其它物质,是内部的正负极和电解质发生氧化还原产生电流,而作为正极的含锂氧化物,一旦发生危险情况,就成了可供燃烧的“氧气”,难以扑灭。
如果你的要求是尽可能减少起火风险,那这里面涉及到要素,也不仅仅是电池。
根据某动力电池企业高层的说法,电池本身可能的缺陷,主要是隔膜设计不良,假如隔膜设计余量不够或者设计方向不对,容易导致充电过程出现萎缩,继而正负极相互接触造成短路。同时;其次是在生产工艺不佳,电芯中混入了金属杂质,这些杂质在充放电过程中引发短路。如今的新能源车大多已经做了针对性改进,出现这种问题的概率极低。
电池“自身”不受控产生燃烧情况,多见于事故,你撞车了或者刮擦底盘,又或者是泡水了,电池受伤然后起火。正如我们前面所说,锂电本身就是不稳定的,虽然车企们在改进电池方面花了极大的精力,增加强度和密封性,甚至彻底改变了电池结构,使用了长条式形态。但这种改进都是治标不治本。
除了电池直接受损的情况,更多的时候,自燃的锅其实该由“BMS电池管理系统”来背,是它没有控制好电池。正常情况下,BMS应该调整输入和输出的电流,保证电池不过热;当某一个或者多个电芯受损时,电芯起火的前兆就是胀气鼓包,其实这时候电控系统应该通过泄压泄气、切断保险丝和控制温度等手段,来隔离受损的电芯,避免出现连锁反应。
但你想想都知道,BMS包含大量的电子设备,其本身的可靠性就不算高。当电流/电压传感器失效,BMS可能会故障,从而无法保护电池;当温度传感器失效,也可能出现一样的情况;当BMS本身出了程序BUG,也可能引发电池起火。
举一个比较有名的案例,2015年4月26日,一台纯电动公交车在停车场充电时,后部冒烟起火,虽然消防人员尽力扑救,公交车还是完全烧毁,并给建筑造成了一定损伤。经过漫长的调查,专家组得出了结论,是公交车的BMS失效导致了“过充”。充电桩将动力电池充满后,BMS既没有切断线路,也没有回报正确信息,而是持续向充电桩报告“未充满”的错误指示。于是充电桩又强制给电池充入了57.9kWh电量,持续了1多个小时,随后电池彻底热失控起火。在这起事故中,无论你用什么电池材质,搞了什么新式安全结构,起火都是不可避免的。
当然,现实情况也有可能是反过来,锅压根就不是车的,而是充电桩。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各项标准主要用于统一充电桩规格,而不是对质量进行要求,充电桩甚至连3C认证都不需要做。
广东质检研究院就曾经对充电桩进行抽检,共检验9家生产单位,10批次产品,居然有七批次产品不合格。问题包括漏电安全隐患、防水功能无效以及输出过流测试不合格,最后一项对于车市最致命的。如果充电桩在输出过流时,无法自动停止充电,会持续给电池增加负载,可能导致BMS崩溃,最终电池起火。
所以说,想要新能源车不起火,光从电池上下功夫,那是没用。需要对整车的系统做高度的优化,甚至还需要产业链其它企业的配合,才能降低起火概率。大家也不要因为某些厂家对于电池安全性的宣传,而将其神话,无论你开什么牌子的新能源车,都要提高警惕,少去容易刮伤底盘的地方,车里一旦出现异味或者异响,要及时断电检查,或者干脆弃车。
对于那些抓住对手起火事故,找水军疯狂攻击的车企,我们也只能说:“差不多得了。”
天道好轮回,谁家还没个起火的时候?
来源:懂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