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来,不分春秋、不畏酷暑,凭着一根扁担、几把锹铲,若干个簸箕和一辆老旧的拖拉机,他行走在村前屋后、田间地头义务修路。
1952年出生的吴启权是永丰县藤田镇田心村一位普通农民,也是周边村民口中称赞的老党员。他40年如一日,用毕生积蓄免费修路,修路里程达460公里,约有6000人受益。吴启权6次获评全县优秀党员,2020年获评省级“新时代赣鄱先锋”之“群众身边好党员”。
无私奉献 精神感染邻里
有人说,他爱出风头,图出名。
有人说,他是傻子,自己得名,老婆孩子却受苦。
为什么这位老党员如此痴迷于义务修路,而且一修就是40年。
吴启权说:“为何想修路?以前我家住在泥路边,道路泥泞不堪,尤其是下雨天,大货车一过,路面就留下两条没过大腿的深沟,给行人带来不便,所以我就想修路。那段时间,我白天上山打石,晚上清理路面淤泥。路修好后,看到来往的行人在路上行走,我心里美滋滋的。”就这样,吴启权喜欢上了修路。
可是因为家里穷,妻子刚开始不太支持他,认为花时间把自己肚子填饱更实在、更让人看得起。后来因为一件事改变了家人的看法。 1987年暑假,正忙于双抢的吴启权听说将有大雨,他立即停下农活,花了一天时间把田间泥路修好,提高村民双抢效率,但他自己家的一亩多稻谷却浸在水里。几个村民被他的义举感动,一起冒着雷雨闪电帮他把谷子收回家。
“我为别人,别人为我。”那一刻,妻子想通了,开始支持他,并且当年还用卖谷子的钱主动给他买了一辆拖拉机。用妻子的话说:“农忙时,可以方便自己干农活;清闲时,可以用来装载修路用的石料,为别人服务。”
40年的修路生涯,吴启权的手脚多处关节患有风湿,每到阴雨天,关节经常痛到要通过捶打来缓解。欣慰的是,老人的义举获得了亲人们的认可。出门前老伴会给他拿好擦汗的毛巾;在大学当教师的儿子、儿媳寒暑假回来也会一起帮忙修路;在县城上班的女儿、女婿、侄子们也会在节假日和他一起修路;老吴还不时会收到村里后生们在网上给他买修路工具的包裹。
乐于助人 奉献不求回报
炎炎夏日,水泥路面温度高,而吴启权为了修好道路,把自家门口准备做厨房的沙石一担担挑去,挑了一百四十多担后,不顾一身汗水,继续用铁锹挖基填路,鞋子里汗水打滑,最后只能光着脚站在水泥面任由高温烤着,一直劳作到深夜修好才回家。
如今在田心村,只要问起吴启权,几乎每一户村民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小木桥腐烂,他上山砍树更换;水渠被堵住了,他用锄头挖通并堆好堤坝;汶川地震,他天蒙蒙亮就揣着几个月的积蓄在镇政府门口等候捐款;疫情期间,他把准备的土特产全部变卖,捐献1200余元给村委会购买防疫物资。
他的善举感动了村民,他还经常给邻里调解纠纷,当村民推选他当村干部时,他笑着拒绝了。
“坎坷坑洼道,泥泞犹蜀径,本是车碾人畜踩,行者愁煞眉,眉与我眉牵,辛作奋于勤,坚韧不拔乐善助,心扉稍带慰。”2016年,吴启权阅读毛主席诗歌《卜算子·咏梅》时有感而仿写的《卜算子·咏路》,也是他多年修桥补路的感悟。
如今,国家政策好,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道路再也见不到坑洼之处,吴启权的身体也大不如从前,但他并没有停下。正如吴启权说:“我老了,精力有限,但只要我还能干得动,我就一定要尽优秀党员的一份力。”
来源:井冈山报 梅师遥、记者刘娇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