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吉安,爱上麦地网!
  • 0

江西吉安人杰地灵:状元人数天下第二,进士人数天下第一

吉安海心门业 发表于 2020-6-10 09:5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西吉安
8672 18


每一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符号。江西吉安的符号是“人文”。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面积2.53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94.19万人。早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就在这里设置了庐陵县,属九江郡。2000多年来,名称几经变迁,到元朝时期,终于定名为吉安,有“吉泰民安”之意。


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吉安,古老建筑星罗棋布,民俗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历朝历代以来,都十分重视教育。南宋吉州知军江万里创建的白鹭洲书院,和庐山的白鹿洞书院、铅山的鹅湖书院、南昌的豫章书院齐名,合称为古代江西四大书院。千百年来,白鹭洲书院培育了无数人才,江万里、文天祥、刘辰翁等历史名人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白鹭洲书院的影响下,吉安各地如雨后春笋一般,建立起来成百上千的书院,遍布城乡。于是,不单单是城里有塾馆、义学与书院,就连山间的茅屋,也不时传出朗朗读书声。“寒门生贵子,白屋出公卿”,在吉安比比皆是。


吉安有竖旗、旌表和修建魁星文塔的习惯。

在古代,吉安人鼓励学子参加科举考试。贫困学子在参加科举考试时,往往会获得族人的经济援助。考上举人、进士者,则会在家族祠堂前竖起一面旌旗,旗杆石上镌刻着中第者的姓名及中第时间。

明朝时期,吉安在迎恩门外右侧建了一座文塔。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吉安人邹元标撰写了《文塔记》。另外,还在江畔古村建有一座魁星塔。修建文塔和魁星塔,都是为了勉励吉安学子洁身自爱,勤学苦读,祈望吉安文运兴盛不衰。


崇文重教的结果,当然就是人才辈出。

一份数据显示,从唐宋到明清,吉安共计考取了2823位进士,排名全国第一。另外,还考取了18位状元,排名全国第二,仅次于苏州。同时,考取了16位榜眼和14位探花。因此,人们称赞吉安为“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堆花香”。

在明朝时期,吉安的科举考试更是硕果累累,近300年间,一共考取了993名进士。特别是在1400年和1404年,状元、榜眼和探花,都被吉安人收入囊中,创造了中国科举考试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由此,吉安有了“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的美誉。

自古至今,吉安走出了许多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豪欧阳修、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南宋四大名臣之一的胡铨、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的明朝大才子解缙、明朝初期担任20多年内阁首辅的杨士奇、明朝地图学家——罗洪先、明朝东林党首领之一的邹元标、与王阳明分庭抗礼的明朝大儒罗钦顺、中国著名数学家王梓坤、中国探月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他们都是在吉安这片热土上长大的,为国家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个领域内留下了值得后人永远可学的文化遗产和精神力量。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吉安沉淀出了以书院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手工业文化、商贾文化等为主的厚重庐陵文化,并成为赣文化的重要支柱,在中华民族文化史册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历史地位。

【参考资料:《吉安简介》《三千进士冠华夏》《庐陵文化》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全部回复(18)
给恍恍惚惚 来自: 广东深圳
影响力呢??  要往前看了
2020-6-10 10:13:18
回复 0
£yi行清涙~ 来自: 中国
第一个图哪里是吉安
2020-6-10 10:45:23 来自手机
回复 0
城北人 来自: 湖南常德
做老板有钱的浙江及广东的多,没钱什么都空的,没钱寸步难行啊
2020-6-10 10:57:27
回复 1 0
钻孔哥 来自: 江西
吉安的最巅峰是在明朝。当年朱棣当政时期, 头甲前六名二甲前六名都是江西人,其中又有一半都是吉安的。
没落是在清朝之后。
2020-6-10 11:35:24 来自手机
回复 1 0
清风自来 来自: 江西南昌

第一张图是抚州
2020-6-10 11:47:57 来自手机
回复 0
£yi行清涙~ 来自: 中国

抚州感觉比吉安漂亮多了
2020-6-10 11:51:30 来自手机
回复 0
五线谱音符 来自: 江西吉安
2020-6-10 12:27:36 来自手机
回复 0
弟弟打车 来自: 广东东莞
光说这个没用,到了清朝吉安进士就越来越少,一届不如一届,最后连续很多届一个都录取不了了
思想越来越落后于时代,不能经世致用,不能为国家变革提出新思想新思路,在20世纪初世界和中国都在飞速变化的时候,吉安还在读“经馆”,寻章摘句老雕虫而已
2020-6-10 12:44:01
回复 3 0
迷妹妹 来自: 江西吉安
阿Q:我的祖上也风光过!
2020-6-10 13:06:15 来自手机
回复 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广告服务|法律声明|隐私政策|小黑屋|手机版|下载麦地网到手机|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    Powered by Discuz! X3.5    赣ICP备07002050号-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邮箱:admin@maidi.me  市长热线:12345

GMT+8, 2024-11-20 20:27 , Processed in 0.026993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