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职业记者更不能“唧唧啧啧”(文/金石洞明)
当下,职业记者更不能“唧唧啧啧”
文/金石洞明
如今看到网络端太多的“胡说八道”的文章,我总想起自己很多年前写的一篇短文,《记者记者,不是唧唧啧啧》,在传统媒体式微的今天看来,真正的记者们更不该“唧唧啧啧”,否则,人们会更加不知道听谁的更靠谱。所以,守住职业的基本底线变得更加义不容辞:那就是新闻的生命线:真实。而我们要记住,这个人人都可以做记者的时代,你是职业记者。
最近翻阅《智人之上》(《未来简史》作者新书),有学者认为其中最具价值的观点之一是赫拉利致力于破除“天真的信息观”。这种信息观有两个要点:第一,认为信息越多越好,二是相信越来越多的信息终将导向真理与真相。赫拉利认为这种信息观是完全错误的。
下面是2016年写的,稍作了修改。
一个同学的女儿已经博士毕业当了大学老师了,她看到我还是叫我“唧唧啧啧”叔叔,因为20多年前,她小时候,妈妈告诉她,这个叔叔是“记者”,她不知道听谁说的,“记者记者,唧唧啧啧”,所以她见我就叫我“唧唧啧啧”叔叔。
南昌话的“唧唧啧啧”可不是什么好词,翻译过来,可能就是瞎说八说,胡说八道的意思,而做记者的最重要的特质,就是必须用事实说话,绝对不准胡说八道,当然也就不能“唧唧啧啧”了。
要保证自己不“唧唧啧啧”,这几“者”你是必须保证的:客观的记录者,现场的见证者,事实的体验者。有了这几“者”做前提,记者身上“唧唧啧啧”的坏名声就不会在你身上出现。
那位博士女孩有天在朋友圈和我开玩笑打招呼:唧唧啧啧叔叔好,被她妈妈训斥了,说以后不许这样不懂礼貌,这个叔叔做记者从来不唧唧啧啧。我说这是对我职业的最高褒奖。我平时玩耍的时候其实就是个“嘻嘻哈哈”的人,但做新闻时,我绝不嘻嘻哈哈,我可能保持沉默,但我绝不胡说。我可能说一堆空话套话,但也绝不瞎说。
或许这是做记者的“底线”。
那么,记者的“高线”应该在哪:正义和情怀。
我喜欢这句话:我只是讨厌屈服。我也喜欢这句话:我们都渴望温暖。
之所以记者会被说成“唧唧啧啧”(南昌话)我明白,记者的形象不太完美。今天,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有些人会把不住自己的底线要求。
任何时候总有些记者用媒体的公权力干了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某些闲散人员假冒记者更干着见不得人的勾当,而有些人和机构干了见不得人的勾当之后,看到媒体来了,于是又和某些记者合起来干见不得人的勾当,于是记者形象变得不太完美。曾经有了“防火、防盗、防记者”一说。
但我相信,大部分记者都不“唧唧啧啧”。否则,不要奢谈什么公信力,吃饭的家伙也会自动丧失。有多少人愿意用自己的饭碗开玩笑?又有多少人愿意拿自己的名誉开玩笑呢?因为这个行业成长靠的就是客观、公正、公平这个“品牌”。我相信大多数记者,不会轻易就砸了自己的饭碗。
有朋友对我说,对记者没什么好印象,我说那你还和我关系这么好?我就是个记者,他说,这是两码事,我说,主要是你“高看”了这个职业。任何一个职业当中,都有“好与不好”的人和事,没有任何一个职业是正义和道德的化身。我的这个朋友是名教师,我开玩笑说:你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里不也有各种各样的败类吗?不然,有段时间骂人时怎么会说,“你才是老师,你们全家都是老师,你是校长,你们全家都是校长呢?”你能说,我对老师没什么好印象?
有天,有位宣传部长朋友和我沟通,我说,有的时候,记者就是一个职业,我们不谈“新闻理想”,他要把采访做完,回去交稿,然后赚到稿费,然后养家糊口,宣传部门完全不必把他们当“洪水猛兽”,他只是完成工作。这样就能理解他们的工作了。记者为大家唱“赞歌”时,大家不都欢欣鼓舞吗?你不是也请他喝酒吗?但即使唱“赞歌”,也不能喝了“咱的酒”,上下通气,夸大其词是吧。
当然,除了记者是个职业之外,做个好记者,总该还是要有点“新闻理想”的。
昨天看《智人之上》,我突然觉得,职业记者该干的最重要的的事情是生产真实而准确的信息。虽然传统主流媒体日渐式微,但真正生产高质量新闻的仍旧是职业记者们,如今要当一名职业记者,可能很难再现当年的名记风光,但真选择了这一行,你就要有比从前多得多的心理准备。因为不仅苦而且可能穷。但职业记者一定是任何社会的刚需。
前几天看到一位获得12届长江韬奋奖的兰州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的媒体人被请回大学为毕业生演讲,他在祝福学弟学妹们的同时,说了一段话:可我有一点担心,在这个急速变化的时代,你们丢了平常之心、本色之心,走得太急,想得太多,而通往梦想的这条路上诱惑又太深。
这样的提醒,当下,显得更加重要。
真记者难做,内外上下压力很大。
现在人人拿起手机就是三流鸡仔,没有职业的压榨,只要不犯违法的事都笑说了,也不以此谋三升米饭钱。 这个得围绕核心发布新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