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剪头加烫头,竟被索要4000多元。连16岁的孩子都坑,杭州理发还有人管吗?
连16岁的孩子都坑,杭州理发还有人管吗?近日,在浙江杭州,一位16岁的男生,去理发店理发时,对方标价是300多元,可不料结账的时候,直接变成了4000多元。男生报警以后,警方虽然出警,但却表示是消费纠纷,派出所也没有办法,建议调解或者起诉。(来源:东方京报)
杭州不理发,原本是人们调侃的一句话,可现如今,却频繁曝光出消费者被天价理发坑了又坑的事,可没想到,这次的店家,直接开始坑未成人了。
据悉,事发当时,16岁的小亮(化名)想剪个头发,顺便烫一下,遂来到附近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理发店。
按照小亮的认知,理发加烫发,有个三四百元足以,在贵一点,也能控制在500元以内。
可天真的小亮不明白,这个价格,或许在其他地方可以,但到了杭州的理发店,那就果真不一定了。
看到小亮进店,理发师们显得相当的热情,立刻招呼小亮坐下,生怕抓不住这条来之不易的大鱼。
“我想理发,在烫一下,一共多少钱?”虽说对价格有预判,但小亮在理发之前,还是想确认一下,以免到时候没钱付尴尬。
“也就300多元...”理发师避重就轻的说了价格后,当即拿起剪刀就剪了起来。
理发的过程中,理发师时不时的拿出一些药水,询问小亮要不要加上,加上的话对头发比较好。
不知情的小亮误以为全部是免费的,加之又不是专业的不懂,也就让理发师看着弄。
而这就是这个看着弄,让理发师发现了新大陆一般,开启了自己肆无忌惮的坑人之路。
大约过了1个小时以后,小亮帅气的发型终于理完了,他本能的拿出手机,想要去支付理发的费用。
“你好,你的费用一共是4000多元...”
“多少?”小亮误以为自己听错了,满脸不解的询问对方。
“4000多元”收银员仍然一脸笑眯眯的看着小亮,却让小亮一时不知所措。
随后,收银员看到小亮呆呆愣在原地,直接给小亮报起了具体的费用,这个药水是进口的,多少钱,那个药水是法国的,多少钱。
总而言之就是,那些稀松平常的瓶瓶罐罐,在这一刻都变得高大上起来。
理发师更是在第一时间表示,当时加的时候,都问过小亮,获得了小亮的同意。此时店内的其他人见状,也纷纷过来附和。
此时的小亮才知道,他被理发店给套路了。愤怒的他找来家长并报警后,警方无奈的表示,由于双方之间是民事纠纷,所以警方只能进行调解,但调解理发店又拒绝调解,故建议双方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这可真是令人发指!请记住,你们开的是理发店,不是专门欺骗消费者的黑心店。没有人会相信,一个16岁的男孩,会理4000元的法。所以过错一方肯定在理发店,而非涉事未深的小男孩。
有网友表示,这种新闻看都不用看,就知道是浙江杭州;也有网友称,坑你又怎么样?反正是民事纠纷,输了大不了退钱,稳赚不赔的买卖。
那么从法律的角度看,此事应该如何评价?
首先,小亮虽然是未成年人,但从起到店消费的那一刻起,就有了消费者的身份,双方之间的纠纷,适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第9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第10条规定,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也就是说,理发店在提供理发服务前,必须向小亮详细释明理发的价格、项目,让小亮自由选择,否则就涉嫌侵犯小亮享有的上述三大权益。
本次事件中,从小亮事后的反映来看,显然对理发的价格是不知情的,所以小亮有权利以侵犯权益为由,拒绝支付上述款项。
其次,价格法第13条规定,经营者销售、收购商品和提供服务,应当按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规定明码标价,注明商品的品名、产地、规格、等级、计价单位、价格或者服务的项目、收费标准等有关情况。
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很多经营者认为,只要有个价目单,那就做到了明码标价,但事实上,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明码标价的意义在于,让消费者有自由选择服务的权利,以本案来看,小亮根本对所谓的价格不了解,理发店也未进行告知,所以根本不属于明码标价。
按照价格法第42条规定,经营者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然后,诚然,如果从表象来看,双方之间确实属于民事纠纷,但如果商家经常性的、持续性的,打着民事纠纷的幌子强买强卖,那就是违法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第46条规定, 强买强卖商品,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者强迫他人接受服务的,处5日至10日拘留,并处200元至500元罚款。
最后,在杭州的理发店,发生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有关监管部门,不应该以民事纠纷为由,就持续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否则迟早会抹黑一个城市的形象。
监管部门的作为就是有利就监管无利就推诿。 要报工商部门处理 杭州不理发 杭州,长沙,这样的剃头诈骗敲诈局不是一天两天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