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庐陵 发表于 2024-9-1 23:14:37

爸爸的故事(文/旷生凡)

爸爸的故事(文/旷生凡)
爸爸去世已是二十一年多了,但是关于爸爸的很多个故事,却至今仍流传在我们村庄的人们中。每当我家村庄的人们趁我们众兄妹在场时,总是有着关于我爸的很多故事传讲开来,以作为戏笑逗耍我们做儿女,同时也作为大伙取乐的原材料。爸爸的故事从大家的口中传播出来,其意说不上是褒也不算是贬,也许是褒贬兼之吧,主要是用于取乐。爸的故事发生期是在爸正当年盛力壮,由他作为家庭顶梁柱的时期。其实我爸的许多故事产生的根源,也就是他毕生生活作风,思想境界,终身性格的真实体现。在爸爸的多个故事中一度包含了我们一家人的多少苦楚泪水,无奈辛酸,也正是这些故事诞生的缘由,才成为了维持我们家庭正常生活的基础源泉,同时也多多少少带给了我们与众一同的乐趣。


我爸的性格向来正直刚烈,勤劳朴素,厉行节约,坦率光明。用通常的话说叫刚直不阿,心地善良。不趋炎附势,不欺凌弱势,从不奉承人,也从不被人奉承。最大的缺点是脾气急燥,说话欠柔和。爸的性格与众不同,似乎偏离了正常人的所应有的。正是他的与众不同的作风性格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那非常时期也给我们的家庭,我的家人制造了无可必要的事端,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以至痛苦伤害损失。但从长远角度来说,对我们家尤其是我们作为他的儿女们有着不容置否的得益和功劳。也造就了他本来就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离开人世这么多年,其故事却一直在人间留传的结果。

我爸出生于民国一十三年,名叫礼香,解放初期和文革中正是抚养我们八个儿女成长的关键时期。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农民,一没有高文化,二没有手艺特长,虽读过几年私学,也只有做做生产队会计而已。其实解放初期我没出生,世事没亲眼所见,不敢牵强。我是大跃进降世的,从文革记事才是清楚的,所以也只有从能记事起开始叙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众所周知,中国是处于悖逆生活原理的时期,灭资兴无。贫穷饥饿,遍及整个中国,农村更是历害,几乎家家户户整年整月哀叫着无米断炊。而我家的情况呢则似乎与众有点不太相同,因为我从来没有听到过爸妈跟别人家一样,用可怜兮兮的声音,向外张喊无米无油的事,甚至请求借赠。不能忘记的是,大概是一九六七或六八年一个四月间的样子,中午我从学校回来本是吃中饭,一进入家门,奇怪地看到我家厅堂里摆满了一厅用箩筐装满起来的金黄黄的干谷子,厅中站满了一厅人。我当然是不懂得是怎么一回事。只看到爸爸妈妈站在厅堂中,与坐在厅堂上席方桌旁的人说话,哪是我们大队的干部。爸爸的声音虽大、因为他是本来的,但语气不火也不冷,没有笑容也没有太大的怒容,具体说的话记不清了。妈妈则是半笑着还好像是无所谓,很过得去的样子。从中我听到了妈妈说的一句话:我不觉得什么,我还告诉你们谷子装在哪里,是哪只坛子、哪只缸子,我都全告诉你们了,是吗?而大队干部依旧坐着,似听非听,看他的样子也是一副非喜非怒,不太激动的样子。
我不明白地莽然地凝望着他,听到他对其它的人,其实是大队干部的手下人说了一句,本着……本着……其它的就不追究了,把谷子担出去归公就算了。目睹他们一行人,一人一担把总共九担九百来斤谷子头也不回地挑出了我家的大门,中饭我们面对的还是那一锅和着菜叶的稀粥。天哪我家怎么有这么多的谷子呢?既然有谷子在家闲着,现在又被大队没收去,何必我们长年累月总是靠稀饭野菜充饥呢?这就是我爸的哪个勤俭节约造的孽啊。要知道我家当时是十口人吃饭的呀,同样是从队里领来的口粮。
口粮是通过人口带工分分得的,可以说是均贫富一样饿饱,煞是公平。为什么别人家总是无时无刻地囔着没有了谷子没有了米没有了油,而我爹妈则很难听到他俩如此诉苦的声音?只不过每天都是稀饭和野菜当家。后来细细揣摩才知道,其实是这样的,别人家一分得粮食就先吃了算,该怎样吃就怎样吃,没有了的时候再去想办法,在外叫苦声怨。而我家呢不一样,爹妈总是盘算着紧着,就是今天发了口粮,也不多加一粒米下锅,照样用心熬得一锅粥,用勤多采一点野菜。
节约是爸爸的天性,浪费是爸爸的大忌。我们一家大小吃饭喝粥,不许掉一粒米饭一滴粥在地上。这样节约节约把该吃的口粮节了下来。却被别人知道了,我家有粮食余存,暗暗地向大队告密。大队干部一听,喜从天降,视粮食为命根的年代,还能逢上这等好事。马上叫上一行人马来到我家,叫我妈把粮食交出来。当时爸并不在家,在田里上工,是闻讯赶回来的。他们在楼上楼下搜寻个遍,总共搜得了九百多斤谷子。这九百多斤谷子分别装在大小木桶、酒坛、油缸甚至装在只能盛一、二十斤的菜缸里。总共盛具在二十只以上。
大队干部看到这些黄橙橙金灿灿的稻谷子,你说他有多高兴呢!哪个时候,人们谈论的关心的,最愁心的不外乎就是粮食,而九百多斤谷子是大小三个人,一年的口粮哪。大队干部们自然是幸灾乐祸,暗自庆幸天降馅饼啊,大功告捷。谷子挑出去是怎样处置呢,也许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大队干部哪能知道这九百多斤谷子是我爸怎样地勒紧了我家大小的肚子,他们能了解理会吗?人们只是把我家的这次遭遇棒上了一个天大的新闻:礼香家是有吃啰,家中藏了关起门来能吃上三年的粮食。这些人是在放狗屁,九百谷子怎能够我十口之家吃三年呢,就是新闻无限放大的效果。
我家这次遭遇的起因是我爸脾气生来硬梆,虽是生产队的老会计,他从不肯与人拉上好关系,遇上有看不惯的事,就会忍不住站出来,指出来,说出来,不管你是社员还是干部一概无情,俗话说管闲事、多嘴,没好果子吃。其实爸所管的闲事,皆是一些因出于责任心而为了集体,出于公正心而为了别人,几乎从来没有是因为考虑自己利益得失的事。所以爸爸人缘方面很差,只有真的是志同道合,性情相投的才会与之交上朋友。尤其是大队干部从没有得到过爸爸的奉承,对我爸也就无甚情面可谈。而如今又得到如此消息,碰上有油水可榨的良机,而我家在本大队除只有一户地主外,是唯一的一户不光荣的中农阶级,凭着无产阶级的有力武器,他们会心慈吗?手软吗?不过也不能全怪这些大队干部,因为当时的潮流就是这样,大家无你就不能有更是有余。由此也印证了我们当地所流传的一句名言叫做;大吃大用天来送,不吃不用鬼来弄。



由于爸爸的节约天性,而由此缔造出了一个个流传至今的关于爸爸的故事。爸爸的节约主要表现在吃的方面,特别是粮食方面。因为哪时其它的无所奢求,穿的凑和,只要有暖,不论烂旧。粮食是唯一的天下大事。因此爸爸在家中节约粮食是他主要抓的大事。
爸爸节约粮食不外乎是在粥、野菜中做文章,勒紧了我们一家人裤腰,使我们还从种种行为上,比别人家来说过得要可怜的很的生活。别人家一年里头肯定不时会抓一抓生活,比如在搞鱼的季节里,都会不失时机的搞鱼,吃鱼。在过去来讲,野生的鱼资源是很丰富的。春天在田里照鱼、夏收时在田里各种方式的搞鱼、夏秋天在大江里围江搞鱼、小水渠里堵圳搞鱼,总之田里江里圳里鱼儿很多,很容易搞到。而我家连鱼也是一个很难上桌的菜,因为爸爸不搞鱼,也不许我们去搞鱼。我们只能偶尔瞒着他偷偷地去搞一点,即使挨骂也要去搞一点点。
爸爸不许搞鱼其实是有他的算盘的,因为那时其它的好菜如猪肉牛肉鸡等等肉类是很难盼到的菜,而鱼自然就成了家家户户易取易得的美味佳肴了。那时的鱼纯天然纯野生,用辣椒一炒确实好吃。桌上有一个好吃中胃口的菜,人的食欲当然会提升,食量当然就会增大,食量增大吃下去的米饭就会增多,同时炒鱼所需要的食油盐等相对也要多。其实我爸不准搞鱼吃鱼的算盘就在这里,他是心痛了我们全家大小因有鱼上桌而吃多了米饭,浪费了粮食和油盐,所以禁止我家搞鱼吃鱼。对于别人家来说只要能搞到,只嫌少那还嫌多,从不计较什么吃下多少米饭,多少油盐。
很可能是爸爸在外真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思,于是由此爸爸的其中之一的故事便诞生了。人们一见我们家里的人就会边笑边说,嘿,嘿嘿,生凡,你爸爸说不要吃鱼,吃鱼会多吃掉很多饭和油,可惜的,是真的吗?我们又怎能回驳呢,但又硬要回面子的反驳:你们是在打野话,我爸还有这么说?

在第二个故事讲过之际,人们便又会接着讲出了我爸的再一个故事,生凡你爸叫你搞油膏柴是为了找牛是吧,一听到这个故事,我也就难以反驳了。
每年的春上春耕时节,田里翻耕过后,水田一片光亮,是照鱼的好时机,照鱼靠的是松油柴,我们家里说油膏柴。事前也就是正月过后,家家户户只要有劳力的,都要去山上搞这个东西,用来照鱼。而我爸不但他自己没去搞过,也一直不让我们去搞,因为他就是不让去搞鱼,不能吃鱼,不能吃了很多的米饭油盐。既使有时我不顾他的阻拦强行要去搞,他才勉强答应地说,也好,搞一点来也好,以备夜晚找牛用,所以搞油膏柴是为了找牛的故事,就应运而生了。当然夜晚用油膏柴找牛也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情,因为那时农民耕地是少不了牛的,牛是农家的宝贝。每当耕田耕地季节,晚上收工便将牛放了,让它自由觅食。
一般夜晚降临时牛是会自己回来的,但有时因为牛太累了或者是吃上了上好的草忘了及时回家,黑夜里牛是看不见找不到回家的路的。于是必须由人打着油膏柴燃着的火把照亮,把它找回来。但是这样的次数也是少的,除非这牛有这个习惯。所以备柴找牛是需要的,却不是主要目的。对于别人家来说为了照鱼一年要搞上较多的油膏柴,而用于找牛所需要的,只不过是一丁点。而我家呢,因爸爸不许搞鱼,对于他来说,搞油膏柴的主要用途就是找牛。
记得有一次牛到了夜晚还没有回来,我和我爸提着火把去找,还好,牛一下就找到了赶回牛舍后,我对爸说,现在赶着生了炉火,天气又好,肯定有鱼照,爸爸破戒地答应了,与我一道去照一下鱼。到了田里,因为睛天,田里的水又暖又清沏透亮,走在田埂上清楚看到泥鳅黄鳝一条条的伸展着身子,平静的横躺在田中,有的悠闲地摇摆着圆圆长长地身躯。爸爸一手提着火把一手用铁钳去夹,钳子下去鱼一般是很难挣脱的,我提着篮子装着。我高兴的说,今天是有鱼照嘞,多照一点。可是照了一下子,夹了一二十条,爸爸就提着火把就要上路回家了。还边走边说算了算了,不照了,够了,多照,多吃也是吃了。我挽留不住,还是放弃这么好的收成不要,回家来了。
搞油膏柴是为了找牛,对于别人家来说是一个笑话,而对于我家来说则是实情实事。但是每当听到这些个故事时心中会是一种什么感觉呢,这个故事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苦楚呢,爸爸为了不让我们全家多吃了饭油,便阻止我们吃唯一是鱼,才是容易得到的好菜。没有好点的菜,也就不会吃得多一点的米饭,也就意味着我们全家,没有吃到有同别人家一样的营养。这根本就是我们全家在受苦在受煎熬,爸爸把勒紧我们裤带,挤压出来的一点粮食却无端地被他们掠去了。我们所受的苦所受的煎熬,不但不能得到同情怜悯和开导,反而遭来讥讽嘲笑。九百斤谷子,就我爸生硬如牛的脾性,还有心去贪污或干些秽垢的事情?它真正是从我家大小的肠子中,不知挤了多长时间才挤压出来的血晶啊,但却无处申辩。



我爸是个节约成性的人,节衣宿食。钱谷就是他的命根,一分钱不许乱花。不到万分之一的时候是不花钱的。家里除炒菜的盐,照明的煤油,低劣的牙膏是必不可少的用支外,很少花钱的。洗衣服靠的是茶枯,女人洗头用的是皂洁壳,衣服是自己种棉自己织的家布,只到过年前请裁缝工缝制。衣服在孩子们中轮换穿,上腾下,大腾小。最小的是很难穿到新衣服的,因为兄姐的衣服只要不是烂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只是短了小了就一定要由下面的弟妹继续穿。鞋子是自己家做的,一般的情况下走路劳动都是赤脚。要是人生病了不严重是不会看医生买药的。基本上都靠家里常备的草药解决。所以车前草,鱼腥草、紫苏草,桔皮,艾杆艾叶,野三七等等我家是特别重视的。
各草药一到收获时节,我家就要当做大事来抓。对于草药有没有用,凑不凑效,是该用还是不该用,吃了好不好,我也说不清,也不必细究,我只表达的是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省钱。就连吃饭的米也是爸爸每天在天刚亮或未亮,趁出工前一个人在石碓上夯的,很少花钱去机米。
1975年我家有十一口人吃饭,也难怪爹妈的只靠节约支撑这么多人的家。那一年下半年,我考上高中。爸为了我读书,这次破天荒的舍得给我买了一把黑布雨伞,五块钱。当然那时钱这么难挣,对比如今来说当然是贵得出奇。我爸吝啬的性格,但在为了儿女读书上却大为不同,很重视很舍得的。他要亲自送我到学校即洲湖中学,也就是古时名闻遐迩的复真书院。但是此次为了我读书却失算了几个环节,一是他不该挑着几十斤谷子,跑到离家13里路的金田粮管所搞什么拨粮;二是不该与我提前两天报名时间的早晨,天未亮起来,奔向离家18里路的金田火车站坐火车去学校。
这两件事完全是错误地失算,这两件事中,拨粮是徒劳的,因为我们去洲湖中学读书,照常的话是每个星期六回来,反正要到家里的带路菜,一个星期只需五斤来米,虽然步行也是不在话下的事情。然而拨粮既浪费了爸爸的劳动时间,又要凭着拨粮证到学校换米,经过这个环节其损失是固然的,我还多了个麻烦事—兑饭票。二是坐火车,因为学校离我家只有28里路的样子,凭着我们都是农村体力劳动惯了的人,走这么点路是绝对没问题的,之前的早些年他们这代人交公购粮,还得用肩挑到哪里去的。而坐火车,跑到金田火车站18里,洲湖火车站下车到学校5里合计23里,如果从家直接走到学校是28里,省了个5里路却花了每人两角计四角的车票,那时是大半个劳动日的工资,还起了个摸黑的大早。
爸爸一生的精打细算,节约成性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失算呢?是因为爸爸在生活方面抠得要死,但对于我们子女在读书学习方面还是很重视的,不是那么吝啬的,也就没那么去斤斤计算的。要不然我们八个子女中人人都读了些书,有初中的有高中的有师范的有大学的,一度成为八十年代初,社会经济紧张下地方的美传。


我在洲湖中学上学了,爸爸的这次大舍买给我的新雨伞,我把它看得很重很宝贵。因为那时其它的同学大多还没有呢。这伞就挂在床里边的墙上,并且还是上层的床。只有白天上课不能看护,晚上睡觉与我彻夜相伴。星期天随身携带,按理是不会有事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在第四五个星期的一个晚上睡觉时,突然发现不见了,随即问过好多同学,都说没看见不知道。确实是被偷了,是什么人偷的呢?直至后来,随着一个家庭条件相当好,却持有偷盗怪癖的同学另案案发后,我是猜想这伞多半或者可能或者是一定是被他偷走了。一把崭新的伞说没就没了。

伞丢了后,我的心情一度沉重,心痛的感觉不用说,主要是如何向爹妈交代,特别是一向视钱如命的爸爸。我连着两个星期不敢回家,米作为拨粮的还没吃完,可带的路菜本来是只够一个星期的,我只好一餐吃一点点,省下来,有时同学哪里给上一点。到了第三个星期过后实在米菜全没有了,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回家。可是走到半路天下起了停不下来的大雨,我淋得全身湿透了,托着疲惫沉重的身躯回到了家里,直接走进我睡的房间,脱下湿漉漉的衣服。那时节家里的门是不上锁的,搞得不好那时我家根本没有什么锁。即使出门做事,也只是关上扣上一下了事。
这天是下雨天,爸爸不知道做什么去了,妈妈在另一个房间听到我的响声,走到门口一看我这模样,看到我被淋得不成样子,慌忙跑了进来,崽呀,你怎么几个星期不回家呀,现在又淋成这样子,你的伞呢,你不是有伞吗。我低下头坦白地说,伞丢了,被人偷了。妈心痛地边给我找干衣服边问,你把伞放在什么地方呀,我回答,我是挂在我床里头的墙上,被人偷了。
妈妈真正心痛地是我的人,而不是伞。妈又说两三个星期不回来有没有吃的呢,吃什么呀,伞丢了也要回来呀,伞的事就算了,以后有钱再买过一把。因为那时没有任何通讯工具,互相联系不了。爸爸回来得知此事后还好,谢天谢地,开始惊讶了一下,就只说了几句也不算严历的话,重要的一句是反复地说,可惜啊可惜啊可惜啊,没有再多骂。感谢他,节约成性,视钱物如性命的他,也有宽待的时候。
伞是丢了,我依然回到学校上学。但我心里总是想着此事。并总是企想着想办法,要补偿要重新拥有,以弥补给家里造成的损失。再两个星期过后正逢学校劳动周,抓得不很严。我同班同寝室与我家较近的一个同学的爸爸,是学校附近一个单位的负责人,负责搞基建。我听到他说他爸单位要人挑砖,是几多钱几多钱一块的价格。我一听到马上改我素不求人的脾气,几乎乞求地对他说,请带荐一下我吧。哪同学与我有点交情,立即答应了,表示帮我跟他爸爸说一下。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劳动周,在这个单位上挑砖。是这个单位建围墙,围墙很长,建在小山上高低不平,砖原是堆着在最低处一大堆,现要沿着围墙脚均匀散开。
砖是煤烧的红砖,很粗糙,如果没戴手套,不用多久,手指全会磨破出血。开始我不知道,待手出血后便请同学爸给我发一双手套。一天下来我竟也能挣得一块多钱。这个劳动周的挑砖,挣了六块多点钱,花了四块买回了一把伞,还买了一双晚上洗脚用的托鞋。爹妈得知道后,脸上露上了高兴的笑容。我家乡的一个大一级的同学得知后也想去挑一下砖,也想买一双托鞋,可是到哪一问,机会没有了。


七十年代以后的日子比起六十年代要稍微好了一点,因结束了扩社并队,生产队规模小了,管理好了一点,生产效益提高了一点,农民的生活也就好转了一点。七十年代中页我顺利的读完高中,毕了业,回到家一心想着的是多挣工分。以求补偿这几年来因在学校读书而给家里造成的负担。虽然我在学校读书时花费得相当少,主要就是每学期十二元的学费,其它费用很少很小,很微。
高中几年来没有吃过一分钱的伙食,来回学校是步行,不需要丝毫车费,只是买点牙膏之类,以及星期日下午走路到学校,遇到晚了学校没了搞饭时,就在洲湖街上吃一碗价格为一角钱的海带汤充饥。尽管省吃俭用至极,但还是觉得亏了家里。因为家里吃饭的人多,实在拿不出什么来,社会是那样的穷,爹妈是凭着异常的勤劳辛苦,绰绝的朴素节约,而维持支撑我们这个大家庭的。
其实爸爸对于我们孩子读书是通情达理的,不论那个孩子读书他都一如既往的赞成,不会反对,尽力满足需求。譬如我的那个师范妹妹在她几年前的一篇叫爸爸的存折中,就详细的叙述了爸爸支持子女读书的经历,为了孩子的学习,把家里仅有的从一分一厘积攒,积了不知多长时间总共才二十几元钱的存款,毫不隐含的专程步行十多里路,到银行取出来供作学费。但是即使这样,在人们的嘴里又有另外一个关于爸爸的故事传开了。

1985年我弟弟考取了北京工商大学,那时节农村大学生是相当稀少的,更何况奔赴遥远的北京去读。哪一年我家的经济是最残酷的一年,一个妹妹正在永新读师范,弟弟要入北京高校求学,又偏偏碰上了一件损财的意外事,我家的母牛与别人家的有孕母牛,在小山岗上不知为了什么斗起了架。我家母牛把别人家的孕牛撞下山掉到了山沟里跌死了。我家无奈按照这户人家的强烈要求,赔偿这头母牛的价款外,还要赔付未出生的还在牛肚子的小牛价款,还要补偿这户人家双枪中因没有这头牛,而要去借牛的租牛款,总共要赔付一千八百多元。虽然经过协商允许分期付清,但对我家的经济上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啊。1985年一个没有任何经济门道的农民家庭,一千八百多元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呀。更何况还要负担一个读师范,一个上大学的费用。哪时候你再穷再困难也得不到丝毫的社会帮助与政府救助,你们说,家里要成个什么样的情景呢。爸爸妈妈能有什么法术度过这一关呢?
可爸爸别人看起来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眉毛不皱一下。赔偿款悉数照赔,读师范的照样去读,上大学的一样去上。
没有半点忧愁模样,没有半句让孩子停学的话,和一丝让孩子辍学的念头。爸爸的办法是栏里的猪无论大小卖掉,舍里的牛不论母仔一律卖掉;谷子留下勉强的口粮,其余的统统卖掉;母鸡下的蛋一个不剩卖掉,家里只要能卖的一概卖掉,以及把平时家里积下的一点点全部用上。最后不但没有搁下弟妹的正常学习,并且在报名入学前还轰轰烈烈地做了隆重的庆祝酒宴。震动了远近乡邻,所有这一切都是来自爸爸的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的朴素精神。
每当人们带着羡慕的表情和语气和爸爸交谈,对着我爸说起你家有文脉,女儿读师范,儿子又考上去北京读大学时,爸爸也会很高兴的应答着,嘿,嘿,是,是的说起话来。人家会说,北京是好远的路的时候,爸爸也可能难免附和着说,北京是很远。当谈起路远路费也很多的时候,估计爸爸也是有着认同的看法。但是很有可能就是这样的对话,人们却又可能把爸爸的言语变了腔调,又习惯性地造出了爸爸的又一个故事。每当我们和人们闲聊或劳作时不免又有人又笑着对我们说,你爸爸说你弟弟考大学,为什么硬要跑到北京去,家里那里没有书读哇,真是浪费车费,是这样说得吧?
对于这个故事我是完全可以否定的,我们相信他怎么也不会说出这种完全没水平的话的。但是又不能制止这个故事的流传。不过这种虚拟的故事从人们的嘴里笑着说出来讲出来,也不会给我们造成任何损害,随着故事的流传使人们从中获得活跃气氛,消除疲劳之作用的物料也是好事。而这个故事的根本原由就是我爸重视钱物,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作风的体现。

在七八十年代,由于经济的贫匮,生活苦朴艰辛,肉类食品是难以盼到的上珍之品。在农村能搞到一点野生的小鱼倒是一种营养补充的唯一办法,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捕食青蛙。青蛙是水稻田里特有的产物,不是像如今田里几趋绝迹,那时的青蛙多得很,特别是春耕季节,繁殖生长迅猛。一到夜晚田里青蛙到处都是,提着炉火走在田埂上,常常拌着你的脚步,踩着它一凉一软的躯体时,还会使你瘁不及防的摔跤呢。有时成群成群的青蛙聚集在田的中央,围成一圈一圈,开会唱歌,哇哇地叫个不休,使人震耳欲聋。猎取青蛙是很容易的事情,可用手抓,可用铁钳夹,大多是边照鱼边猎蛙,哇鱼都要。也有专门去抓蛙的。
蛙肉在当时来讲,说得上是一门很好吃的菜了,鲜甜鲜甜,大开胃口。但是从公益公德上讲,吃青蛙是一件害理的违法之事。因为青蛙是农业的益类动物,是农民的好朋友,是农业农作物害虫的天敌,特别是水稻的有力护卫,又是一种自然生态,法律上就明文禁止捕捉青蛙。可是哪时候,人们明明知道这些关系,却还是大肆捕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生活的困境所迫,以及政府管理的松懈,导致人们的意识淡薄。然而当时在这个世界上,大概可能唯有我爸是遵从法律,自发自觉而至诚至真的呵爱保护青蛙的人了。
爸爸绝对不允许我们象大家一样,捕捉烹食青蛙这个人类不可多得的益友,爸爸的禁令我们不敢违抗。看着别人家那么吃得津津有味,抵挡不住那无比诱人的香气,我们曾也提请过,也去抓一次来吃一吃尝一尝,但是马上会遭到爸爸的严厉痛斥。他马上会向你大声吼着:你说得好,青蛙是吃虫子的益虫,你要吃它,你要造这个孽?于是我们谁也不敢再有此念头了。如果鱼对于我家来说光临很少,那么青蛙呢则是我们家的严禁之品。有时旁邻关系比较好的人家,知道我家吃不到一只青蛙沾不到一点美味,在不让我爸知道的情况下,偷偷地端一点来让我们尝一尝。我们一定要伪装,把它们打扮成其它的菜,让爸爸看不出。之后我们还得谢谢人家的无限好意。当爸爸看到别人家大量的肆无忌惮地宰杀青蛙时他虽然没有权力资格,不能去阻止时,只能背后捎捎地痛心地叨上几声,造蘖哦造蘖哦,以表其哀。
爸爸不准我家吃青蛙的几个原因,一个是青蛙本就对人类有益,不能吃掉,二则我爸大有僧佛的爱生之心。虽不能达到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的境界。但凡是对于不是划入人类正当食品,于人无害的小动物,爸一向认为是一个正当的生命,不能妄然残杀。所以不许吃青蛙这个原因也是之一。但是也许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既然青蛙肉是一道好吃的好菜,有好吃的菜,自然也会要多吃米饭,多吃油盐。爸爸励行节约成秉性的性格,自然就是成为不许吃青蛙的原因之一大有可能。
在爸的眼里不但青蛙是必须保护的,连小鸟特别是燕子,也在他的保护类之内。小孩本来就是喜欢捉小鸟玩,直至玩死,爸爸是不让的。爸总是阻止我们和我们的小同伴捉小鸟捣鸟窝。如果他一旦发现了你捉了小鸟,他不是勒令你放回原窝,就是要你放飞自然。尤其是燕子,尤如是他的心头肉,分外地疼爱保护,因为燕了也是一种吃庄稼害虫的,人类为友的益鸟。家里堂中梁上的燕子窝他都是精心为其设置。他高兴欢快地看着燕子飞出飞进,繁育小燕儿,喜悦无比的聍听着幼嫩的小燕儿,在迎接妈妈刁来食物时叽叽的歌声,燕粪脏污了桌凳地面他全不怪罪,只知悉心保护,决不允许我们任何人去破坏伤害。
有一次,只有三四岁大样子的,我最小的孩子因出于无知,无意识的玩耍,拿着一根竹竿把燕窝捅烂了,几只幼燕仔掉了下来,当场摔死了。爸爸听到了响声,迅即跑来,一看到这情景,立时勃然大怒得不得了,把小孩当作是犯下了天大的不可饶恕的罪事一般,两耳耸立、两眼圆瞪,满脸赤红,张开大嘴,喷着粗气,怒气冲冲,咬着牙齿一字一字地,你,你,你,亮起宽大的手掌对着在小孩脸前,上下晃闪晃闪。这样子好可怕呀,像是要把孩子打死,给小燕子偿命不成。孩子看到他这副模样,不知所措地站着不动,像是甘愿等待领受这犯大错之后的大惩罚。不过爸爸还是心慈肠柔,没有真的打下去,只是一边心痛地望着这几只死去的幼燕一边怒气冲冲,声嘶力竭的吼道,你,你,你,你只要造这个孽哦,你只要造这个孽哦,显得非常气愤心痛,又十分无可奈何的纠结之感。
所以爸爸常说的并是付诸行动的吃青蛙造孽,捉小鸟造孽也就被大小人们,觉得超出人类寻常的伦理之说,而成就的故事又流传开了。人们又时常对我们爸爸的子女用调恺玩笑的声调说,你爸说吃青蛙造蘖啊,是真的吧?吃青蛙造蘖捉小鸟也造蘖,是吧?是这样说的吧?这下我不否认的答应了,是有这么回事。其实这也是我爸忠厚善良,慈悲为怀的真实彰显。
未完待续……接楼下↓

大庐陵 发表于 2024-9-1 23:17:27



我爸是很奉行勤俭节约,生活苦朴,主张自力更生的。所以日常生活中,凡事宁愿苛求自己,辛苦自己,也不把希望老是寄托在别人身上,依赖别人。向人家借钱借物以至借吃的行为,在我家是很少很少发生的事,除非真的是万不得已。因为我家遵行一个求人不如求已的道理。因为深知,每向人家说出一个借字,在人家的头脑里就会有一种翻腾感,有一种思想压力,事情如是简单轻易的话还好,一允两好。假若人家遇上了窘迫的尴尬之境和考虑范围,以及借的次数多了,人家就会有一种烦的感觉。所以向人开口的借字要尽量少用,以至不用最好。求人不如求已,其道理是很明显的。所以我爸历来主张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我满足,不用外借,于人不烦,于已心安。所以我妈一贯称他,是个万事不求人的人。
我爸不光自己努力做到这点,还总是督促勉励别人也要有这种精神作风。在七八十年代,我家一位关系较好的邻居由于新分家,很多日常用具欠缺,,而作为一个农户人家,所需要的家什用具,生产工具是特别的繁多,犁、耙、锄、锹、垫 、箩、担簊,斧头、柴刀、镰刀、扁担、水桶、酒盆、水盆、风车、米碓、石磨、等等、等等是不可能列举完的,又常用的很。每遇到需要用的东西,就不时地来到我家借,起初我家欣然应允。但是久而久之,次数多了,就不喜欢了,一次我爸当着其面,直截了当地说,你不能总是指望向人家借,需要的常用的东西要自己置,这次借去算了,下次不要来借了。这人听了心中感到无比恼怒气愤不满,认为我爸太小气了,太绝情了。不过人家倒是很有志气,从此以后自己争气,自己努力,把家里日常需要的用具陆续的一一置备,等到差不多是置齐,有的还超出了一般人家的拥有量时,他很感到欣慰,很感荣耀,喜笑颜开,不时还玄耀自己的成就。
这户人家后来就此问题,还说出了感谢我爸的话。他经常说,是我爸刺激了他,鞭策了他,激发了他,以至他做了争气的事,现在真是方便,因为日常用的东西基本有了,能自供自给,随要随有,不用时常去求人,当然是很方便的。所以这户人家每当提起这些事时,总是感慨地说,生凡,我真是要感谢你爸,若没你爸哪次说的刺激话,我哪有这么大决心,做下这么些争气的事。这是很显然的,也正如人们常说的正面鼓励支持,是你前进的动力,可是某些反面的不中听的逆耳的言语,也常常是成就事业的动力源泉。

我已讲过我爸的脾气直率,刚韧、倔犟,不含半点心机,不趋炎附势,不管什么事只要是直的对的他赞成认可,如果觉得有什么错他就会立刻提出来说出来,有时还要与人力争到底。因为他的这个脾气,给自己带来了很多麻烦和不利,极易得罪人,让人嫌弃,很多事情因为为的又根本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公事别人家的事,自己不但沾不到半点益,还吃亏了不少,并与很多人结下了疙瘩,遭到挤斥。有一年,他当本生产队的队长,一天傍晚与社员们一起在田间农事时,忽然天下起了越来越大的雨,社员们要求立刻回家,而我爸看到天不早了,田里的事又不是差很多就要完成,我爸本想大家吃点苦,坚持一下,干完回家。而社员们不肯,我爸就语气很重了些,带着责骂的声调说,这点雨就能淋死你们吗?可就是这句话,社员们接受不了,社员们不但没有停止回家的脚步,丢下我爸一个人在田里最后上岸,还非常地抱怨怀恨在心。在一次社员大会上,几乎是全体社员,几乎是全围绕着这件事,对我爸大加声讨,你说值不值,怨不怨呢?
在六七十年代中,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高温期。阶级斗争、政治斗争、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口号叫得震天响,而对生产效率是极其放任轻视的,是导致哪时异样贫穷饥饿的主要因素。就拿每年的双抢来说,本来只要个二十来天的时间,可哪时却年年从小暑节开始,一直要忙到立秋过后很长时间还搞不完,有的因赶不上季节而搁荒的也不少。一次开社员大会,队长振振有词地提出要加快速度,把双抢战斗任务早点完成,力争夺取二晚好收成。
这话是没错的,尽管哪时的生产队长实际上是一个脱产干部,每天手里拿着一本本子,一枝钢笔说是检查生产。对于队长所说的哪句话爸爸表示赞同,并且不由补充了一句原本是为了加强一点意图的话。队长说完后我爸也随即说了句,是啊,还好现在种的是矮杆品种,要是原来的高杆种早就倒了掉粒了。按说我爸的这话一点没错,情况就是这样的,可当时的队长是一名共产党员,平时就某些事情对与错的问题上就与我爸发生过多次的争执,对我爸早有成见和不满,现在听到我爸本来是赞同他的意思的话,他却鸡蛋里硬要挑出骨头,故意找渣,断章取义。像是抓到了我爸的一个很长很长的把柄鞭子似的,当即在大会上当着众多社员的面,咄咄逼人的呵责道,唉,你是爬行主义,乌龟思想,认为矮杆子禾不会倒,得慢慢来,这种思想是阶级斗争的表现,我号召大家对此要严励的批判。队长声音响亮,任我爸也凭着宏亮的嗓音与他解释争辩,怎奈他是一位队长,队长说的责备的话,人们虽然觉得荒唐,但都缄口不言,谁还会为了我爸而去与队长争论呢?加上我爸本身生就的生硬脾性,人缘差,谁还会挺着逆势来帮呢?甚至还有本就对我爸早有不满和怨气的人,还巴不得逮着个这么好的机会凑和着来整整他,以求消消气,开开心呢。这样我爸的一句无关痛痒,于已无利于人无损的话,却酿制成了一场波及整个生产队好长一段时间的轩然大波。
我爸此次虽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打害,只是成为了人们日夜谈笑的原材料,队长还是没有在生产上添心费力,却费尽心机地在我爸的这话上猛下功夫。队长 为了体现一下一队之长的威力,他表示一定要达到我爸承认这话是说错了,他就罢休。你说我爸哪倔犟的不趋炎附势的硬性格,会把一句本身没有错的话来低头认错吗?爸不但不低头认错反而据理力争到底。其实整个生产队的社员心知杜明,这话错从何来,只是迫于政治形势,不去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罢了。这个风波持续了好久,队长没辙了,为了显示他的威力,于是在田中间的一条路上,专门特意设立了一块木牌的宣传栏,因为他有的是时间,因为下地劳动是社员们的事,他的工作就是在田埂上走走,村庄里看看,检查检查。于是在这个专设的木牌栏中贴上了一张批我爸的文词,我是一次暑假里,在田间劳动途经时偶然看到的,有一百来字,不知是队长亲手佳作还是请人撰的稿,不过队长也很会识得几个字,写出来的字也还可以。
我只漂了一下最上面的题目叫;批礼香;下面正文的开头语便是;旷礼香,不投降,还编的是三字经呢。我因为是认为对我爸不好的东西 ,就懒得去详细地去看完,也没有心思去记住,只是旷礼香不投降这几个字我记得很清楚的很牢的。因为旷礼香,不投降这几个字,我不但不气愤反而觉得有点笑,并且还有一种自豪的感觉在心中隐隐萌生。旷礼香不投降,队长真是在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无奈之下的匠心杰作。世上摇尾乞怜的软骨头大有人在,要做决不投降的坚骨英雄很难。队长的这一壮举,不但没有达到诋毁我爸尊容的效果,反而把我爸铮铮铁骨,正所谓威武不屈的精神跃然纸上。由此在我心中顿感爸爸是伟大的,荣耀感长存于心。
一次在我和同乡同龄的伙伴玩笑时,我有意想与他分享一下不投降这几个字的荣耀,我笑着骂他不投降,他马上联想到了哪路边批我爸的牌子上的这几个字,他讯速面带笑容回声道,你是看到哪牌子上写你爸的话吧?看得出他对不投降这几个字的函义也有着同样的赞美感。所以这块旷礼香不投降的牌子,不但没有撕裂我爸的声誉,消杀我爸的意志,却弄巧成拙,太起到了以褒代贬的效果。

我爸直率无湾的性格,连对人说话都是不会纤柔和婉的。太直率太不柔性的话语,有时真令人丢不下情面下不台的,不过也产生了一个使人笑说性的故事又传扬开来。
亲戚是家家户户都有的,亲戚来往是件极其寻常的事,连我爸也并不反对,因为一个亲戚只有在互相来往的情况下,才能使亲情体现巩固下来,延续下去。可是我爸对于亲戚来往要遵循个度,不能太过频繁了,因为他认为走一趟亲戚就会要发生几种情况,走亲戚时别说是买点东西什么的要费钱,你就是空着两手去,总是要有必然的开支的,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负担。更何况在那经济困乏,生活贫穷的年代中,每一次的走亲串门,接待客人,双方家里就会明显的出现一个窟窿。基于这些我爸是严格控制走亲串友的频率的。不是必须的情况下不轻易来往于亲朋。
我家这样做,爸还要求和约束别人。我家有一亲戚,虽不是至亲,对我爸妈是表姐、夫相称。但也走的蛮好很是亲呢。是外乡的距我家有七八公里路之远,这个亲戚是特别地喜欢来我家。走亲戚在一般情况下,正月拜年是必须的一次,平时的话要有事情才能走往,一般不会平白无故串奔。可我这个亲戚虽是大人了,却隔不了个把月,有时只隔了几天,借着一点小事情就又会来一次我家。好在餐住随机而就,不讲要求条件。
一次我们家大人都在队里出工,他又来了,经别人告知,他亲自找到了爸妈出工的地方,一见面表姐表姐夫地亲热称喊,而我爸看到他时虽不是嫌弃,但也不热烈欢迎,,表情不冷不热又很严肃地开口便问,你又来了,你家里没有一点事吗,话音一落,哪个亲戚和在场的劳动社员都两眼瞪视着他。哎呀,就是不管怎么地一个直率人,也不能说得这么地直啊,这么得难听呀,这好比是一桶冰凉的冷水,直接地泼向了人家的脸上,谁能接受得呢。还好我那亲戚因为深知我爸的脾气性格,还满带笑容地回答,事是有一点,但不要紧哇。其实我爸说这话时既有质问责备,但同时又夹带着关心之情,因为人家也是个种田的农民人,只有出工挣到了工分才能维下生活。
如果这样频频地费工费时奔走于我家,照样还很可能一样地频频地去别的亲戚,这不是耽误劳动少挣工分,不是会影响收入影响生活吗?这种考虑就是关心之情,很明显我这亲戚对我爸说的这话是能够理解的,司空见惯不计较了。可是此话被人们听到后却又因此诞生制造出了又一个笑话性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当我家的人在场时又时不时地在谈笑着说道,生凡只有你爸真的是好笑,别人是难得亲戚走进门,走亲走亲不走不亲,我们认为只要人家舍得这个工,肯来,就是一天来一次都可以欢迎的,不会嫌。而你爸却这样地对人家说,又来了,家里没一点事啊。人家肯来就是大好事哇,还这样的对人家说话,真是奇怪的人说出这样奇怪的话,这太通人情了啊。
更有甚者,有时遇上别人家来了客人,有些人就会借着我爸的腔调,对来了客人的主开玩笑说,你这样对你的亲戚说了没有:你又来了,你家里没有 半点事吗?引来的是大家 一阵前仰后翻的哈哈大笑。

酒是我们家乡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重要东西。来了客人除了可以提供随机变化的菜以外,酒是少不了的必须品。逢节遇喜,请客来人都一概离不了酒。酒是一种生活,一种文化,一种快乐,一种气氛,一种待客是否热情的体现。酒是一种好东西,是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餐桌要品。先不去论什么医学益损效果,仅从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各种人际里,以酒抒情,以酒交友,是最好的方式。很多喜事在酒中得到升华,很多力量在酒中得到发挥,很多友谊在酒中得到缔结,很多矛盾在酒中得到化解,还有很多事情要在酒中得到完成。酒使人兴奋高兴,壮威壮胆,也使人康慨。
酒确实是好东西,但是酒喝得多了就要坏事了,其它的先不说,其坏身体是固然的,不去说现在的酒驾和工作时间喝酒都划上了法律红线。在以前酒喝不喝,喝多喝少谁也不管,没人去操这份心。过去在饭局的餐桌上,桌场就是洒场,酒场就是战场。把酒论英雄,决出高低比出胜负。凡是要参加赴晏的人,事先就得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想好进攻与防御的对策,待上了餐桌,主宾两方的阵势摆好,进入盼对方醉酒为目的的唇枪舌战的战斗开始了。
酒过三巡推杯换盏,敬酒声、劝酒声、猜拳声、吆喝声,声声震耳。酒桌上的三大门户,大同、对陪、猜拳发拳再加上加强这几道基本关卡,决出雌雄,斗出英雄。喝酒当中,人们还总结了两条真理,喝酒是最无量的,也就是最无胸怀的较量,最不讲情面的,当喝多少就得喝多少;二是酒是最大方的,总是巴不得人家多喝,喝得越多越好,自己则是少喝,喝得越少越好。除非碰上的人确实是滴酒不沾,或根本不参与酒战的人,真拿他没办法。很多人在地方上获得了酒博士,酒将军的殊荣,也有酒量大的被泛称酒桶,这个不好听的绰号。
最后醉了的就是输了,把人灌醉了就是赢了。醉得越历害越严重,标志着输得越惨,赢方就越高兴,越感光荣自豪,因为显示了酒量,功力,技术。万一醉了也有两种解释,一,如果是客方,说明了自己很高兴很直道,对主人的招待很满意;二,对于陪客方来说,就说明了自己陪客工作尽了职,尽了责,尽了力,真心真意陪了客,对得起主人,也对得起来宾,更为本地之方争了钢劲,夺了荣誉。
酒场上要么一开始就承认或谦虚的承认自己不会喝酒,酒量差,不卷入战斗。否则一般地不会轻易被放过或自动服输,也有对方用激将法的叫你举手投降,哪就看你的意志了。若是碰到的是地位高的贵客,没办法,硬撑,叫做舍命陪君子。有的人即使是醉了也要争下面子,不说也不承认醉了,因为醉了就是人家的残兵败将,没面子,使人瞧不起。也有的明明知道一方是醉了他也会文明地给你留下面子,谦和地说,你没有醉没有醉,这一点酒你是不会醉的。直至有人醉成了烂泥巴,呕啊、吐啊、跌倒啊、失态啊、下不了桌啊、认不得了人啊、倒地不省人事啊,甚至直接与间接丢命的比比皆是。
所以过去我们家乡一年到到头,路上见着的醉汉时时不断。尤其是大年正月是闹酒的旺季,黄金的季节。一到下午路上扭秧歌舞的、走八字步的,摇摇晃晃的、吆喝乱唱的、扯皮打架的、躺在地上田野、树下草丛里的、让狗舔嘴巴还说不要吵的,呕吐得不成人样的,丑态百出,应有尽有。即使是开车的也决不甘拜下风。喝了酒,喝醉了酒照样开车,照样载货,照样载人。还有不少的司机还夸耀地说,我醉了没关系,只要把我抬上了车,我就能照样的开,有的还进一步地说,我还更开得好呢,开得快呢。真的能这样吗,因为以前没有法律的制约,让人随意妄为,万一出了事还以喝了酒来作为取得原谅的理由。喝酒过后闹事的聚众斗殴的,肆意打人的,一切肇事行为的,则是以喝了酒来作为大家公认的有错不究,减责免责,使人宽让的根据。
酒也是要成本的呀,是要用粮食酿造的啊。一粒粮食一点汗,这道理人人懂。尤其是在经济困缺,生活贫穷,温饱不保,粮食就是宝贝的年代,人们为什么还要如此不珍惜粮食,如此糟蹋浪费呢?这个人人不去计较。只晓得把有限的命根子,赶在新年的正月里拼命的挥霍殆尽,到了没有了时候再去想办法。这就是社会的潮流,社会的风气,地方的习俗,人人要遵循,家家要照样。我看只有我爸是另类人,不融入其中。恐怕他是唯一的一个反对如此风气习俗的人。他历来反对过分闹酒,反对酗酒醉酒。
探究他的出发点不外乎是不要浪费,要珍惜用宝贝粮食制造出来的东西,不要醉酒,不要被酒醉坏了身子。所以他入晏从不与人斗较酒量。对于洒他当然是能喝点的,以自己能喝多少就喝到多少为止,他也会猜子发拳,并且也可算是行内,出术很懂礼节与规则。若桌面上遇着的是很讲礼貌,很有斯文气质,性格相投的,他也来共磋一下,助添喜气,以示友谊。但原则上决不死缠蛮缠的滥酒,酗酒和醉酒。所以别人总是会这样对我说,只有你爸一生一世也不会醉酒的,因为他很克制,这点我相信认同。
但是爸也醉过一次酒,哪是一次在一人家做事什么的,留着吃饭。哪家主人装了一壶子酒,大概是一斤半的样子。主人说你得把这酒喝掉,因为我们家没有人喝,否则倒掉浪费就可惜了。因为我爸一贯来直率的性格,自己直说话,对于别人说的诚心话也诚心听,真的一个人就把这壶酒喝干了,结果是醉了,虽不醉得很凶但还是算醉了。
爸爸把这次醉酒作为一次教训,深知醉酒的痛苦,不但自己尽力不醉,还尽量使别人也不要醉。每次我家清客爸爸会高兴地亲自为桌上上酒,开始客人们尽管放开量子喝,他的建议是酒要喝,但只是不要喝醉。每次饭局到后来,爸爸就会监管起来,尽量不让客人们喝醉。如果觉得客人已经喝得差不多了的时候,尤其是发觉有的人已喝过量,正欲贪酒的情况下,他就会和颜悦色的劝导说,今天就算了呵,多吃点饭,下次再来喝呵,接着他就声明停止了供酒。这样客人就无奈地放下了酒杯,端起了饭碗吃饭了。由此明显地扼制了酗酒醉酒现象的发生。
这样做有的人理解支持,认为这是好事,但也有人对我爸的这种做法有所不满,甚至有的极大反感,说我爸小气,抠门,不符合人之常情,连酒都不让喝够。引起了地方上人各种各样的看法,尤其是一贯来对看我爸不顺畅,有偏见成见,又对我家历来粮食方面比起别人家相对好点的状况,长存嫉妒之心的人,更是推波助澜,给出了令人憋气的评论,说我爸非常小气,历害,抠得要死,又要请人吃饭又不给人家足够的酒喝。由此也又制造出了一个使爸爸丑名远扬的故事。人们流行的说法是:只有去礼香家吃饭,才是不怕醉的,永远也不会醉倒一个人。
当然到我家吃饭而醉酒的机会是很少的,但有时也难免,因为有的客人不愿意这样做,有的还这样的说上激气话,你家没有酒吗,又要叫我来,你早说我会从自家带来。有时又一下没管控好,也会出现醉酒的事情。譬如有一次,我家的一个客人在我家一桌人的桌上吃饭,这日我爸没在场,哪客人又喜欢喝酒,喜欢劝酒,喜欢闹酒,缠酒,结果醉了,回不去了,在我家昏昏沉沉睡到第二天还得给请来了医生,给他看了因酒醉出来的病。过后爸就责怪了妈没管住好。
其实爸爸的这种做法是对的。
十一
因为爸生来是硬性的脾气,与人接触,不是个油嘴滑舌,能说会道,左右逢圆的人。一贯来总是以严肃的认真的表情态度对待人和事。说话爽直,直来直去,很少拐弯抹角的与人开玩笑。不过他是很有善性的爽直,是非善恶,开门见山,一针见血。遇有困难弱势的人他就同情,在言语上建议或在物质的行为上不吝帮助,其例不鲜。在世时做了不少好事,帮助过不少人,伸张过不少正义,可就是因他急爆犟直的脾气,就会遭到别人对他的坏影象,总是无穷无尽地说他的坏,甚至全盘否定,他自己以及我们家里因此也吃过不少不小的苦头和亏。而当他过世后人们反而对他的评价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好了起来,甚至称赞了起来。因为人们反思了回顾了,细细品味到了我爸一生所有的作为,人们还是感觉到了我爸为人正直善良,不欺不诈,爽直的精神作风下,所对于社会的好处。
爸过世后很多人这样的与我说,生凡,只有我跟你爸划得来,相处好。你爸总是喜欢跟我说话,谈一些做事的经验,做人的故事,做人的道理和要领,我很喜欢他,他忠诚善良直率,只是脾气坏了一点,人是好人,强的不怕,弱的不欺。以后我还会遇到第二个第三个乃至很多很多人,都是说出这同样的话。可是在我的记忆里,在我爸生前的时候,从来没有听到过这些人说出这样的话,这真是是非曲直,黑白对错只由后人评说。
爸爸对我们做子女的也是不太随便说笑的,即使讲话,我们之间所说的内容,无外乎是生产生活当中的正儿事情,或指责或吩咐,很少与我们开玩笑逗乐。但偶儿也会说一些人生典故,以起到教育人做好人,行正确之为的作用。因为他毕竟还是念过几年老学,识得好些字的人,做人的道理还是多少知道点的。因为他非常希望子女们人人都要做一个循规蹈矩,遵纪守法,讲仁礼道德的人,不许做让世人厌恶唾弃的人。他以身作则,耳濡目染于我们。所以我们儿女们成长的年代是处于非常贫穷,经济艰苦的时代,尽管生活哪样的寒酸。但在对于我们教育读书的问题上,爸爸从始至终支持支撑,从不拉下我们任何子女的读书机会与欲望。爸爸不光让我们在学校得到教育,在家里他也从不放松家教的事情, 虽然凭着他的这点文化是不可能辅导我们学习的。但他只要知道的定会尽力传授。
对于我他最热心的和最让我得益的,是帮我辅导我学习算盘。但是令我终身难忘的一件事情还是,有一年的年底,大概是七十年代后期。因为家里每年都要写上过年的门春联。这次我与爸在商讨春联的拟编时,爸爸煞有介事的说春联的写法,当然凭他这点儿文化是不可能拟设出什么好联句来。可是他忽然引出了一个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老对联。他一副认真严肃,记忆犹新的样子说:你看人家在打日本的时候对联写得多好啊:祝抗战节节胜利,望全国处处解放。横披:革命成功。
我一听到,感到这确实是一副好对联,文字工整对称,寓意真切。它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心,深厚的民族期望。它既是在期望抗击日寇的彻底胜利,又在祝愿全国得到全面解放、伟大的革命事业成功。既是作者自己愿望的表达,又是替全中国人民道出了真正的心声。难得作者具备了如此崇高的境界,也难得爸爸隔了几十年只凭着脑子全然的记下来了,这不是普通的记忆,这是这副对联雕刻般地刻印在爸爸在脑海里心坎中。这无疑地体现了爸爸与作者爱国家爱民族相近似的心灵。
既然爸爸把这副精神境界如此崇高的作品传授于我,我自然而然地对这副对联肃然起敬,感叹这副对联的伟大崇高。也难怪爸爸到了后来老了的时候 ,每天还不时地手捧着新闻报纸,极其真诚地关心国家大事。然而我自从爸爸哪里得获这副对联后,像是从爸爸手里继承了一件无形的宝贵的精神遗产,这副对联我发誓,永远永远不会忘记。
十二
爸爸于1996年的秋天,走完了74个不易的沧桑岁月,带着人生历程的最后一页离开了我们。沧桑岁月,艰辛苦劳,他厚实宽大、满是邹裂,布满陈茧在艰难困苦的岁月中,抚养我们八个儿女成长的粗手我们依然记得;用他哪勤俭朴素,吃苦耐劳,厉行节约的生活作风所铸就的家风依然在我家发扬驻守升腾;因他忠直善良,直率坦然,不附炎趋势,怜闵穷弱的苦心种下结出的甘果依然在人间传递享受。
爸爸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在脑际中浮现,爸爸的许多离奇的笑人乐人的故事,依然在我们这个古老的村庄传扬,爸爸的优良精神作风将在我们心中永远放着光辉!

唯善是寳 发表于 2024-9-2 02:12:23

更适合做生意。
只看到爸爸妈妈站在厅堂中,与坐在厅堂(上席)方桌旁的人说话,哪是我们大队的干部。爸爸的声音虽大、因为他是本来的,但语气不火也不冷,没有笑容也没有太大的怒容,具体说的话记不清了。

爸爸的办法是栏里的猪无论大小卖掉,舍里的牛不论母仔一律卖掉;谷子留下勉强的口粮,其余的统统卖掉;母鸡下的蛋一个不剩卖掉,家里只要能卖的一概卖掉,以及把平时家里积下的一点点全部用上。

看完这段后领居开始融洽了


刚好那是改革开放的时期




   

赫本黛吉安县店 发表于 2024-9-2 12:36:37

写的很好,看的好累,太深奥了吧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75.png

不不不不不 发表于 2024-9-2 15:47:02

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68.png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爸爸的故事(文/旷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