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4-7-13 18:01:03

明城墙上的吉安印记

本帖最后由 仓哥种南瓜 于 2024-7-13 18:21 编辑

南京明城墙原长35.3千米,现仍保存有25.1千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

朱元璋在明朝洪武年间,动员了长江中下游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苏5省37府162州县(其中江西有66个县参与造砖)为南京城造砖。明城墙每块城砖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厚约10厘米,重量在10千克左右。据统计,南京明城墙共耗砖3.5亿块,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江西一省所出,足见当时江西经济之发达。笔者所见的参与造砖的吉安的县就有庐陵县、吉水县、龙泉县、泰和县、安福县、新干县(当时属临江府)等,但我不知道具体有多少吉安先民,参加了明初那次大规模的造砖生产运动。

为了确保城砖质量,避免鱼目混珠,朱元璋下令,要在每一块砖上,都要刻印上从府、县、甲里各级督工监造官员的姓名,以及砖工、窑匠的姓名。于是六百年后当我漫步在南京城墙之上,依然随处可见吉安府的标记。
这块城砖,监制的吉安府、县、甲各级官员姓名早已漫涣,倒是最底层的造砖匠人刘平二的姓名却依稀可辨,显得格外有趣。

这块偶然发现的吉安府泰和县造城砖,字体为篆书,在整个城墙上极为罕见,笔者刚好藏有一枚金代泰和重宝,字体同样为篆书(玉箸篆),可与之比较。
城墙地面上的地砖中依然可见吉安印记
这块砖铭文较清晰,吉安府泰和县提调官县丞臧浦、司吏××、总甲王伯温、甲首×利川、小甲孙惟善、造砖人刘允文,从官员到造砖人夫名字几乎都可见。提调官为明朝根据工役设置的临时官职,有府、县两级。司吏为明府县署衙里的文书。总甲、甲首、小甲为明代农村基层管理人员。造砖人则是具体的百姓。一块砖出了质量问题,一级级追查到底,有记录可寻。

在明城墙上可远眺玄武湖和钟山,依山傍水、烟雨朦胧中金陵怀古的韵味就有了。努力辨认着一块块墙砖上的铭文,一个个六百年前的吉安先辈的姓名,就那样鲜活地呈现在我的面前。

因为爱秦 发表于 2024-7-13 18:41:06

卧槽,古人制度都这么给力。用这制度,估计没有问题食品。

做贷款的老表 发表于 2024-7-13 18:56:39

这样不敢有人作假,质量有保证

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4-7-13 19:19:03

因为爱秦 发表于 2024-7-13 18:41
卧槽,古人制度都这么给力。用这制度,估计没有问题食品。

确实,这可能就是南京明城墙能屹立六百多年不倒的主要缘故吧?

kenal 发表于 2024-7-13 21:00:00

物勒工名 秦代就有了

正言 发表于 2024-7-13 21:55:43

第一张砖的照片是龙泉县,也就是现在的遂川县。

正言 发表于 2024-7-13 21:57:15

泉币之后的照片也是龙泉县。

正言 发表于 2024-7-13 22:02:22

第一张砖的照片是龙泉县,也就是现在的遂川县。

如果时光 发表于 2024-7-13 23:00:24

我也去这里走了一遍,可是大部分字不认识,也没想仔细去辨认,还是你学识渊博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68.png

仓哥种南瓜 发表于 2024-7-14 05:28:15

正言 发表于 2024-7-13 22:02
第一张砖的照片是龙泉县,也就是现在的遂川县。

是我没拍清楚,第一张城砖应该是吉安府吉水县,提调官姓名还能看清一点,为潘×。地砖那张确为龙泉县。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明城墙上的吉安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