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阳 发表于 2023-11-13 12:25:10

《幸福的方法》 读后感

   
      前段时间打包几本心理学著作的书,其中有一本泰勒的《幸福的方法》,总体209页的内容,用一天半时间也就囫囵吞枣地读了。
       理解起来简单,对于这本书的观感一般。泰勒作为心理学及哲学双料博士,又为哈佛教授,当然有过人之处。但是对于泰勒本身在哈佛的教学工作及其学生所处的环境,这本书只算课堂的演讲,很多实践活动及监督的方法与我们现实环境一般很难做到。这自然有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处事方式不同所致。这本书虽然不能从容处理金钱及权力上的所谓成功,引导入人生真正的幸福才为成功的观念。但至少还是能给予一些忙碌的人生暂时地停下脚步来思考,金钱及权力如何能带来人生的幸福,而不是表面外在的风光。所以,这本书提出了问题,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可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如此的费力,没有基本理论上的支撑,表面上富有感染力的说教显示只能影响人的短期行为,于长期而言,又将归还平静。
    初看此书一些观点,似乎就是生活中常有的事,可人都不会去深究,经此一点,才有恍然的感觉。可是恍然完后终归于平静,很多是没有坚持下去的能力。旧的惯性是很难容得下改变思维的新东西,一般是生活的环境发生了无法把控的突变,这样或许才会给新的东西留下突破的缺口,所谓置于死地而后生。但现实生活往往是安逸的,哪有那么多的死地,这似乎有点无结。这里于我而言,找不到更好的改变途径,只好每天不停勉励自己,希望认识能力的提高然后借着内生推力来改变现在的思维格局。以此能否达到幸福的方法。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这开篇引用的名言本是人生常理,人生的追求不就为了获得幸福么?这没什么好怀疑,幸福就是目标,所有其它的一切只不过是为达到幸福的手段罢了。可当我们来到人世,发现金钱及荣耀才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结果达成目标的手段成了目标,目标反而成了被手段牺牲的产物。并且经过大量的实事数据调查,当金钱及权力当真达到自认为的目标时,却并不能给自己带来相应的幸福,相反还有失落的空虚,这是否是人性的悲哀。
      本书把人生分为了四个类型:享乐主义型;忙碌奔波型;虚无主义型;幸福型。从我们现实场景出发,人一出生,就被父母在相对的比较中去学习,当进入学校,成绩好是唯一成功的标准,而且很不幸,老师也是以此为标准要求学生,选择性忽略了幸福也是成功的一极。本书虽有基本的指导如何把个人的幸福或爱好与成绩好相结合的方式,但那是对于老师的要求。而孩子们面对的学校及老师是无法改变的(当然能选择好学校及好老师只是少部分人的特权。并且还有对老师识人之明的眼光)这注定了大部分的孩子小时候就处于一种忙碌奔波型的期望中过活。这样金钱及权力或许能得到成功,但这种成功如何转化为幸福本书虽然给了很多办法:比如冥想法,亲朋好友的监督法;自我反省法等等;我不知道这些方法是否有解,但注定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是很难做到的。
   不过还有幸,作为孩子的父母,可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按着幸福及世俗的成功给孩子一些正确的引导。以兴趣相结合的爱好引导出相对应的工作,这就是事业的支点。其它的就是坚持。这就是看完本书,对幸福最后的体会。
   最后也引申出接下来要看的第二本心理学书凯利的《自控力》。因为任何的一些方法没有自控力或意志力是没法坚持下去的。
   这也算一种杂乱的读后感。以此留个念,也算看过这本书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的方法》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