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焦点访谈》揭充电桩投资骗局:6000人被骗10个亿
近日,《焦点访谈》揭露充电桩投资骗局。全享通公司宣称投资后每周能返利,还鼓励拉人头,制定“激励方案”,结果6个月后不兑现承诺。经查,该公司吸收资金超10亿,仅花1000多万建123个充电桩,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div><br></div><div>如果有人要你投资一个项目,这些项目还都是国家大力扶持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而且年收益率十分诱人,一年就能回本,你会不会心动?其实,我们不少人都曾经听到过或者碰到过类似这样十分有吸引力的项目,听起来高大上,好像也紧跟国家的政策、社会的热点。当你以为天上真的掉下一块馅饼时,你可能已经被砸进了陷阱。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2021年9月,海南张先生的老乡向他介绍了一个投资安装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项目。 </div><div><br></div><div>张先生:“他说现在2030年达到碳中和,包括2030年海南停止燃油车销售,所以新能源车销售比例比以前成倍增长,而且国家也有补贴政策。就是意味着这个行业一片大好,是下一个可以获得红利的风口。”</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新能源”的概念很火,尤其在海南满大街的新能源汽车让张先生相信充电桩的需求和这个项目的吸引力。老乡向张先生介绍说,这个项目不仅前景好,而且现在投资就有诱人的收益。</div><div><br></div><div>只要花58000元购买一个充电桩,交给公司代为运营,每周就可以返利1115元,一年回本,之后就是净赚,相当于年收益率100%。投得越多,收益率越高,甚至可以达到200%。</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张先生:“我信这个国家政策,也信他说的新能源这个事,但是对它的盈利模式,一天按照8个小时来运作,这个钱就算下来1115的数字,我当时还有一个疑惑,8个小时难道不停地充电,每个充电桩都能产生这么多效益吗?来钱太快了,来钱快就感觉不大靠谱。”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尽管有些半信半疑,张先生还是决定到公司的总部看一看。这个全享通公司的办公室位于海南海口繁华地带的写字楼,装修高大上,这一看让他大开眼界。 </div><div><br></div><div>张先生:“每天能看到签合同的人抱着一摞合同在那签,这么多人,里面肯定有比我聪明清醒的人。”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看着这么多人都投资,张先生有点动心,几天后,他到一家高档酒店参加全享通公司举办的酒会和培训宣讲活动。 </div><div><br></div><div>张先生:“进去会场布置得高大上,横幅、主持人都显得挺专业。会场参会人的情绪都比较高昂,把公司各方面的背景、技术、资金讲完了以后,整个蓝图讲讲,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干什么,公司以后最终上市,大家都成为股东。”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雄厚的资金、国家的战略、热门的概念、所谓专家的站台、美好的前景,加上酒店门前就摆着几台安装好的充电桩……这一切都让张先生逐步打消了疑虑,对全享通公司越来越信任。尽管家人反对,张先生还是一下子投了四个充电桩。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买了充电桩投资就是“桩主”,全享通公司鼓励拉人头,还制定了具体的“激励方案”。 </div><div><br></div><div>张先生的亲戚朋友陆续有3个人也进行了投资,还有人一次性买了13个充电桩,投入75万元。他们十分关注公司的动向。 </div><div><br></div><div>张先生:“收这么多钱也没见落什么桩,从哪造血,从哪挣钱?”</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从他投资之后,张先生一台新的充电桩都没见过,甚至原来见到的充电桩都已经停止充电;不过每周账上有新到账的分红,尽管有疑惑,但有高收益在眼前摆着,他也就没想过要撤资。 </div><div><br></div><div>张先生:“一周提四千多块,心里虽然有疑惑但是感觉还挺好的,先把本钱挣回来再说吧。”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没想到的是,刚6个月后,张先生就发现返利不能正常到账了。到这时,投了23.2万的张先生,拿到了10万多的返利,相当于本金的50%,但还亏了一半。 </div><div><br></div><div>张先生:“我们买充电桩的钱现在提不到钱了,要么就退款,他们说要8个月左右的时间,我们一听这个就不太相信,8个月我找谁要钱去?”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也是这个时候,充电桩公司又开发了新的项目:新能源网约车。投资充电桩的客户可以把钱转移到新项目继续投资。 </div><div><br></div><div>张先生:“其实那时候已经是百分之六十、百分之七十、百分之八十感觉被骗了,但是没办法硬着头皮往前走,看看多少能把这个钱弄回来一点。”</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br></div><div>新项目又是当下热门的概念,张先生也又追加了1万元的投资激活原来的资金,加入了新项目。而这时,警方已经注意到了这家公司的异常。</div><div><br></div><div>海南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一大队民警曾轶:“举报到我们海口市的金融局,由金融局牵头海口市多个相关职能单位,包括税务、工商、公安相关单位一起成立了联合调查组。这个公司如果是一个正常的新能源充电桩公司,收益会源源不断进入公司的账户,我们在调取相关银行流水的过程中发现没有。” </div><div><br></div><div>警方发现,这家公司的账户没有新能源充电桩收益,不过,公司却总是有大笔的收入进账,而且是纳税大户,按时缴税纳税。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海南海口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政委姜卫东:“为了躲避税务稽查,他把该缴的税缴了,一个充电桩58000块钱,我们认为应该大部分用于桩的建设,让百姓受益、公司发展,是这样的一个模式。实际上除了象征性的税收和公司基本运作以外,其他的钱90%都是直接计算到他们公司的盈利里面。”</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br></div><div>2022年6月20日,海南海口市公安局对全享通(海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立案侦查。发现公司资金无法进行良性退出后,2022年12月21日,海口市公安局在杭州、长沙、海口三地同时收网,抓获20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冻结涉案资金1.4亿元,查扣黄金13.3千克、汽车6台、涉案房产12套。 </div><div><br></div><div>姜卫东:“他们想通过购买黄金,再把黄金转卖,变成公司正常的运营收入,核心骨干拿了他们的钱,在海南本地或者在其他地方开始买房,投资房产。”</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br></div><div>曾轶:“这就比较符合庞氏骗局,犯罪嫌疑人通过一些名目骗取投资人进行投资,收取投资款,承诺高额返利,用投资人自己的钱进行返利返还给他,然后滚雪球。”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br></div><div>经查,全享通公司在山东、湖南、内蒙古、浙江、山西、云南等多个省份建立了运营中心以招揽客户,共卖出了约15000份的“充电桩投资”,吸收张先生等6000余人的资金超过10亿元。其中,约6亿元用于返利;约2亿元资金被公司实控人、高管及营销团队长瓜分,肆意挥霍;约2亿元用于公司营销维护运转。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br></div><div>用于公司运营的2亿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租赁豪华场地、召开推介会、接待客户、发放工资、营销奖励等方面。实际仅修建充电桩123个,用资仅1000多万元,仅占资金总额的百分之一。 </div><div><br></div><div>全享通山东分公司的负责人柳某某,曾经为了山东分公司的运营经手了几百万的资金。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柳某某租下了一个茶楼作为平时的培训地点,办活动的过程中,茶楼老板听了项目的介绍也动了心,甚至很快就投入了不少资产,还开始呼朋唤友进行投资。</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只是旁听了培训就被充电桩项目吸引,一方面是因为全享通公司对项目的精心包装;另一方面,也因为他们的项目选取了时下热门的“新概念”,紧贴时事热点、国家政策。</div><div><br></div><div>结合时事热点、关联国家政策,这也是近年来一些金融诈骗的特点。他们往往选择与国家战略、发展趋势相关的热门项目,网络上也能查到大量的相关信息。真实的热点,空头的项目,虚实结合,项目也就有了吸引力。为此,他们精心制作视频、宣传展板,进行铺天盖地的宣传,真假难辨,十分具有迷惑性。</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当项目开始入不敷出,他们甚至还会编造下一个热门项目,吸引投资人继续追加投资。 </div><div><br></div><div>这类金融诈骗尽管在项目内容上是利用了眼下时髦的新概念,但手段依然是老一套。和以往的金融诈骗一样,为了使得自己的“热门项目”更可信,他们会给自己“贴金”“傍亲戚”:自称与名企、高校有合作,请来所谓的“名人”进行宣传,用假冒的名校专家站台进行宣讲。</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曾轶:“拉了一个股东,对外宣称他是大学的教授,我们后来调查发现也是一个骗子。他们找这些人过来,主要就是对这个项目合理性、合法性进行伪装和包装。” </div><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div><div><br></div><div>除此以外,和很多金融诈骗如出一辙的是,诈骗集团会在开始阶段按时兑现超高收益,往往超出普通收益的数倍、数十倍,并且采用激励拉人头的方式进行宣传。 </div><div><br></div><div>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许:“有两个明显的特征,第一个就是高回报,高收益率,诱使人投资他的项目,一般会采取传销拉人头的方式来推销它的产品。对高收益和拉人头的传销要高度警醒,同时要借助专业的力量,避免自己头脑一发热钱就砸进去了,后悔就太晚了。” </div><div><br></div><div>盘点一下这类案件,其实骗术并不高明,也不新鲜,基本的套路就是拿高额回报当诱饵,以国家战略、社会热点为噱头。而且,初期还会有一定的回报,但时间一长,就暴露了真面目。当然,所谓的项目也只是骗钱的一个幌子。这类骗局,不仅让人损失钱财,更会破坏市场秩序,打击人们的投资信心。因此,有关部门在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公众也应提高风险意识。同时,如果发现高收益的金融诈骗,可以主动向当地的金融监督管理局举报。</div><div><br></div><div><br></div><div>来源:央视财经</div> 这年头换个时髦的名字都能骗到人,也是醉了。{:1_57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