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涛 发表于 2022-1-25 18:21:48

30天月线,还有60天月线!有信用吗?IPO第一 定增第一 看一下万里电池人家早看到底牌 该管的不管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2-1-26 15:20:39

挺起A股的脊梁

2022-01-26 02:51:04 来源: 证券日报
董少鹏经济日报集团证券日报副总编辑

  美国当地时间1月24日,美国股市开盘暴跌,但后半场逐步收窄跌幅,甚至以红盘报收。而25日开盘的A股却一路盘跌,三大股指跌幅均超过2.5%。在中国已实现的增长指标强于美国,保持进一步增长的条件明显优于美国的情况下,中美股市的这种反差实在令人深思。

  美国股市24日先暴跌再翻红的走势,反映了美国面临巨大通胀压力、制造业难以提振、疫情大肆蔓延的复杂形势:一方面,投资者对经济和股市前景感到担忧,对加息和刺激政策退出十分敏感;一方面,其主流投资机构凭借强大资金实力,出手护盘十分凌厉。

  美国股市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仅经过短暂的低位震荡,即进入上行通道;到2020年2月,道琼斯指数涨到接近30000点,随后因疫情暴发出现快速调整,发生6个交易日三次下跌熔断的奇观。但在美国对外发动贸易战,国内制造业低迷、失业面扩大的情况下,美股却再次走出V型反转行情,一路上扬。到2022年1月4日,道琼斯指数比2019年底上涨了约30%。

  反观A股,2022年1月4日上证综指比2019年底仅上涨19%。而2020年疫情发生后到今天,中国无论在疫情防控上,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不仅率先控制住了疫情,最大限度减少了患病率、重症率、死亡率,而且最早实现经济正增长,是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美国不但陷入疫情反复和持续蔓延之中,死亡人数持续上升,而且制造业陷入萎缩、失业率低迷、物流不畅,其超大规模发行货币已导致7%的通货膨胀率,政策即将转向。美国股市能够在经济如此畸形的情况下一再走高,与其大量发行货币有直接关系,但也与其主流投资者大力护盘有关。美国的主流投资者深知,股市保持活力对于吸纳全球资金、化解其经济矛盾是有益的。

  相对而言,中国股市与实体经济运行的状况存在一定反差。在不断巩固防疫战略成果的同时,我国早于其他主要经济体实现稳定增长。按不变价格计算,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202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万亿元,比2020年增长21.4%;我国年度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6万亿美元关口,达到历史高点。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创新动能显著增强。2021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个百分点、3.3个百分点。目前,我国已连续4年保持第二大外资流入国地位。随着RCEP实施和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国家级经开区等开放平台功能进一步拓展,我国将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投资兴业热土。

  近期,国内股市表现疲软有一些短期理由,一是市场普遍认同的热点板块已积累一定涨幅,需要消化;二是今年经济增长的确存在一些压力。但这不足以导致近期股市大跌。因为今年增长压力主要体现在一季度,而这是由于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长幅度较大的缘故。所以,把这个因素夸大是偏颇的。

  既要看到当前的困难,也要看到有利的形势。我们在过去两年坚持未雨绸缪,稳扎稳打,为应对当前困难预留了充足的政策空间,积累了相当的实力。一是,中国过去两年没有跟随美联储的脚步,坚持货币政策独立性,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样,在今年美联储加息、促使美元回流的情况下,我国可以实施更有力的财政货币政策。二是,开展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根据市场情况“打提前量”“靠前发力”。从去年12月开始,我们提前下达部分2022年专项债券额度,采取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举措,为实体经济低成本融资和稳健运行创造条件。国务院已决定,前期已对部分到期税费优惠政策延期的基础上,再延续执行涉及科技、就业创业、医疗、教育等另外11项税费优惠政策至2023年底。三是,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以稳住经济大盘为改革赢得空间,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夯实基础。要用好过去两年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进一步释放政策推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各业竞相繁荣发展的局面。四是,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动摇。在稳住经济大盘的基础上,坚持向改革要效率、靠改革谋突破,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畅通国内大循环、突破供给约束堵点,稳步推进电网铁路等行业改革,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会动摇,推进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慢下来,这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气。

  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资金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相关阅读

  证券时报头版:守得云开见月明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近日,A股持续回调,无论是赛道股投资者,还是低估值的拥戴者,大多难逃持续性的市值损失,恰如浮云遮眼,长安难现。但对于投资者而言,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和积极应对则是获取奖赏的重要路径。

  忍耐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股市上涨不是线性的过程,价格围绕价值持续波动,叠加情绪周期产生一个个波峰波谷,最终推动市场波浪向前。数据显示,过去16年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累计收益超11倍,但在192个交易月中有72个交易月都是负收益,有近四成时间都在默默承受下跌的煎熬,投资必须能忍受这些煎熬。

  但是,忍耐并不是所谓的“躺平”。在市场下跌中,投资者的忍耐需要“积极有为”。对于自己持仓的个股可以问一问,曾经的股价上涨是情绪推动还是基本面推动?自己买入公司原因是什么,是通过K线图画出来的前景无限,还是公司的内在价值已经跌无可跌?通过不断反问,如果明确了只是一时冲动跟风买入了一只“技术面”上可能大涨的个股,可能需要调整持仓;如果清楚知道一家公司可能的营收、净利、市场空间等估值的核心因素,并且确认短期下跌并不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就可以静静等待估值回归。

  在投资中,复利是最大奇迹,时间则是复利的“杠杆”,使用杠杆的方式则是等待。巴菲特从比亚迪(002594)上赚得盆满钵满令人羡慕,但是他也付出了近13年的时间。茅台股价涨了370倍,则是其上市20周年时的数据,惊人的投资战绩总需要漫长时间。

  等待是因为当前市场并不悲观。在节前市场快速回落后,春节后市场行情或表现更好。一方面,积极因素将逐步向上修正。当前实体融资需求好转尚未验证,结构性宽货币和总量宽货币或将并行,央行将继续积极“靠前发力”。同时随着地方两会相继召开,稳增长诉求强烈,基建与制造业投资有望加快发力。另一方面,负向因素将加速收敛。海外流动性预期的冲击将逐步消化,地产信用风险亦将逐步暴露消化。

  整体来看,当前投资者短期风险偏好已处较低水平,继续向下空间有限,春节后随着积极因素的上修市场将逐步回温。投资者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来应对市场变化,不畏浮云遮望眼,不躺平、不悲观,最终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似水-流年 发表于 2022-1-26 15:59:51

首先得有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18.png

弦月aaa 发表于 2022-1-26 16:45:00

我已经亏了13%,直接把软件卸了不管它了,好好过个年再说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2-1-27 14:02:48

基金公司坐不住了!超5.5亿真金白银入场,20余家公司已行动,行情要来?

券商中国

在开年以来的市场震荡中,基金自购再次掀起热潮。

  2022年以来,市场波动加剧,不仅基金发行市场较为惨淡,且有大批量基金发生较大回撤。以股票型基金为例,据数据统计,截至1月25日,有2400余只基金年内收益为负(AC份额分开计算),占比超9成,平均收益为-6.52%。

  在市场情绪一片低迷时,多家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宣布自购,以真金白银提振投资者信心,也可以防止大规模赎回带来的踩踏以及规模快速缩减。截至1月26日,今年以来已经有20余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自购金额已超5.5亿元,和往年同期自购金额相比,这一自购总额创下了2015年以来每年1月的自购金额新高。

  新年基金自购总额已超5.5亿元

  近日,市场波动加剧,为了提振市场情绪,多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仅1月26日就有中欧基金、华安基金两家公司发布自购公告,基金自购再迎小高潮。

  中欧基金公告称,公司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申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计50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与此同时,基金经理葛兰将于公告之日起30个交易日内以自有资金自购中欧医疗健康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合计200万元,并持有三年以上。

  中欧基金表示,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以及公司投资管理能力的信心,本着与广大投资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公司和基金经理做出自购并长期持有相关基金的决定。

  同日,华安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公司自1月26日起至2月25日,使用固有资金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合计出资不低于5000万元。华安基金表示,后续公司将持续申购公司旗下偏股型公募基金。

  在此之前,1月24日,博道基金公告称,公司出资1000万元自有资金申购旗下4只基金,其中申购博道嘉丰基金A份额300万元,申购博道成长智航基金A份额300万元,申购博道消费智航基金200万元,申购博道盛彦基金A份额200万元。更早些时候,1月上旬,汇丰晋信基金、信达澳银基金等公司也曾公告自购。

  此外,还有众多明星基金经理加入自购大军,为新年这一波自购潮添上一把火。例如,除了葛兰外,上投摩根投资总监杜猛出资500万认购新基金上投摩根沃享远见一年持有;汇丰晋信研究精选基金拟任基金经理陆彬及公司研究团队出资600万元认购该基金;银华基金李晓星、张萍分别出资200万元、100万元跟投银华心兴三年持有等等。

  整体来看,数据显示,截至1月26日,今年以来已经有20余家基金公司宣布自购,合计自购金额已超5.5亿元,其中有南方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中欧基金、华安基金等四家公司的自购金额在5000万元及以上。

  通过自购提振市场情绪

  除了进行基金自购,面对市场震荡,不少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也在近期纷纷就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做出回应,以安抚投资者情绪。

  中欧基金表示,回顾过去,医疗板块在经历了近两年的快速上涨和新冠疫情的反复扰动下,整体波动较大。伴随着近几个季度快速调整,医疗行业优质个股长期投资性价比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葛兰及中欧基金研究团队认为,医药生物行业长期成长的基础没有发生变化,政策导向总体积极、稳定。企业在行业总体转型期以及疫情后时代更加注重修炼内功、强化硬实力,产业链上下游更为完善,因此仍看好行业的长期投资机会。

  博道基金表示,尽管受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扰动让市场走弱,但当前市场已具备较好的投资价值,主要是看好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前景,坚信长期投资是分享资本市场价值的合理方式。尤其在市场出现“好价格”的时候,更应该坚持。

  但值得注意的是,基金自购虽然能一定程度上表达公司和基金经理对后市的看好,有一定的背书作用,但这并不代表公司对短期市场走势的预测。中欧基金就表示,自购不代表预测短线走势,个人投资者仍需根据自身风险偏好以及投资周期来制定投资计划。

  此外,也有业内人士提醒道,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随基金自购进行投资决策。据数据统计,在2021年被公司自购的460只基金(按不同份额分开计算)中,截至2022年1月25日,创金合信于2021年1月15日自购1000万的创金合信数字经济收益率最高,自购以来已经大涨约54%;此外,长江新能源产业、国泰中证环保等4只基金也为公司带来了超40%的收益;但也有超250只基金在自购发生以来的收益为负,最多一只亏损了超30%。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2-1-27 14:07:05

26日下午,中信证券公告了A股配股发行结果。本次配股投资者认购数为15.5亿股,占本次可配售股份总数97.17%。符合相关规定,本次发行成功。

  投资者总的认购金额约224亿元,其中,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中国中信有限公司认购了约43.3亿元,履行了承诺。中信证券原计划募资不超280亿元,接下来还有H股的配股。

  有非银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中信证券配股认购情况有点超预期,这么大规模的配股,还能有97%的认购率,可见股东很认可中信证券。近几年券商配股的认购率在89%到99%之间。

  中信证券将于27日(周四)复牌,27日也是配股的除权日。记者粗略计算,中信证券除权后的股价是24.22元,相较股权登记日股价降了5.76%。中信证券停牌期间证券板块下跌1.3%;中信证券H股涨5.5%。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2-1-27 15:25:33

媒体评论:拿什么挺起A股的脊梁
2022年01月27日 10:41 澎湃新闻
要真正有效降低市场无序和失序风险,需要机构投资者用专业营造信任。
https://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775/w550h225/20220127/e1f0-a02574fcf468580adb1ab96e2d39998e.png
开年以来,A股累计跌幅超过10%。1月25日,沪深两市三大指数跌幅均超2.5%,两市4399只个股下跌,个股下跌数创下历史纪录。1月26日,上证指数收盘报3455.67点,涨幅为0.66%。

  在1月26日,《证券日报》和《证券时报》两大行业报,分别在头版发表重磅文章:呼吁机构投资者克服投资短期化的倾向,“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挺起A股的脊梁”;“下跌是最大的考验,忍耐往往是获得超额收益的前提”。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这反映在市场中就是对不同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发生改变,如对新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多看重其可预期的盈利能力和贴现能力,而非单纯的概念题材炒作,对传统经济领域的上市公司,市场更倾向于评估其御寒能力、抗压能力等。这种风险定价模式的转换,必然会带来市场的估值调整。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机构化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2021年底,我国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已经超过25万亿元,达到25.57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也接近20万亿元,达19.76万亿元,可以说我国资本市场已是机构主导型市场。

  让机构投资者发挥压舱石和定盘星的作用,但是也要看到,机构投资者属于代客理财,其背后是投资委托方,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表现直接影响的是其从业者的生存和发展。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使用的资金,属于受托基金,而且许多是开放式基金,一旦一级和一级半的投资者不看好,或者在公私募的协议中一旦触碰相关条款,投资者赎回公私募产品,就会引发市场联动反应。

  进入今年以来,A股持续走低,其实很多是机构投资者在资产端的回撤,触发了赎回条款,而机构投资者不仅没有做好相应的流动性管理安排,而且有些甚至变相加了杠杆,导致投资人的赎回引发二级市场的挤兑,机构消极主动抛售股票,从而在市场操作层面上,市场内生的估值调整以“跌跌不休”的市场情绪表达出来。

  当前投资者与管理人的互信并不牢固,很多还是基于契约条款约束,即目前机构投资者主要是以契约型基金为主,公司型基金很少。这种契约设定,从根本上是投资者对管理人的专业缺乏信任。毕竟,国内机构投资者,严格而言都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和投资周期,不论是公募还是私募管理人,大多尚不具备成为一个完全独立信用资格的投资管理人,尤其是很多基金经理,更多强调投的能力而缺乏管的水平,最直观地表现在其基金的流动性管理上,即,基金管理并没有考虑到流动性风险,导致投资组合进攻型的矛多、具有安全垫作用的防御性的盾少。

  此外,在融资设立基金的时候,更多强调销售,而忽视匹配,即没有很好地将基金的风险策略与投资人的风险偏好、风险可承载能力等进行有效匹配,从而导致基金本身就存在内稳性问题等。

  总之,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机构主导市场的初期,要真正有效降低市场无序和失序风险,需要机构投资者用专业营造信任,监管机构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塑造市场秩序。

麦了梻楞 发表于 2022-1-27 15:31:54

今天还是嗝屁了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2-1-27 16:58:43

市场没钱就没脊梁

乡下人在广州 发表于 2022-1-27 17:00:52

跌的没脾气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2022年A股或能冲破4500 全面牛市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