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区:智能“看”水 对症“治”水 科学“兴”水
河湖水质稳定在Ⅲ类以上,主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5个国家级生态镇村、14 个省级生态镇村脱颖而出,省级以上生态镇覆盖率达75%以上……近年来,青原区持续深入实施河长制,智能“看”水、对症“治”水、科学“兴”水,全区水质状况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2020年河长制工作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名、全省第四名。
智能“看”水:河湖监控智慧化
“往左边飞一点,再飞低一点,稳住,看,有污水流入。”青原区河长办工作人员周晓辉近日在富水河巡查,通过无人机,各角落水面情况一览无余。
青原区改变“用脚步丈量”的巡河模式,依托5G网络等技术装备,在全市率先建设“智慧水利平台”,创建“河长云”,开启智能“看”水新时代。
一“网”知水情。针对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纵横交错、湖库星罗棋布的区情,青原区整合水位、雨量、水质、生态环境等多个监测系统,新增100多个监控摄像头,构建智慧化监控网络,在线监测水污染防治等情况,目前已覆盖全区水域。
一“键”可巡河。“有了‘河长云’,我们可以随时了解巡河、保洁、水污染防治等大小事务,发现问题可通过‘河长云’反馈、督促整改,实现对河长制工作全过程的监管。”青原区河长办负责人晏磊表示,现在只需动动手指,打开App,全区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污染防治情况一目了然。
一“机”瞰天下。青原区利用无人机,推动对重点河湖和水域敏感区常态化巡查,彻底打通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最后一公里”。“无人机巡河,显著提升巡河效率,提高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晏磊说。
对症“治”水:水体治理长效化
数据显示,经过清库、清淤、消毒,鹅形、蔡坊、绕源山、年坑、排上、桃树坑等水质不达标的水库全部达标,“水变清了,臭味没了,饮水问题可以不用担心了。”住在蔡坊水库下游的宋溪村村民王宗烂说。
在2016年,青原区已明确水库山塘不得对外承包,但仍有水库水质因养殖受到污染。今年,青原区开展水库山塘退养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严格奖惩激励制度和工作追责机制,划定水库山塘退养“底线”,采取签订合同、规范养殖、严查污染等措施,快速有效处置水污染问题,力争到今年底,全区所有水库水质不低于Ⅲ类标准,山塘水质达到农业灌溉用水水质标准。
为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青原区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三区”规划,规范水库周边养殖活动,推进水库周边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的关闭和搬迁,加快标准化规模生态养殖小区建设。
针对污水偷排行为,青原区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巡查力度,重点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区水库及水质不达标水库的巡查整治。采用明察暗访、群众举报、突击蹲守等方法,严厉打击向水库内偷排废污水、倾倒畜禽粪便、肥水养鱼等行为。通过曝光一批、处罚一批、取缔一批,坚决遏制污染水库水体的违法行为。
科学“兴”水:生态旅游全域化
“走,青龙洲漂流去。”
青原区富水河沿线的优美景色,引来不少游人“打卡”,乡村生态游如火如荼,当地群众的钱袋子鼓了。
富水河的嬗变,得益于青原区科学“兴”水。近年来,青原区“点、线、面”结合,突出生态美韵、治水美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休闲旅游后花园。
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主动融入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建成一批乡村生态公园和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国家4A级景区4个、生态旅游示范区1个和国家级生态镇村5个、省级生态镇村14个,螺滩水库、青原禅溪晋升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建设富水河百里风光带。投资1.63亿元,实施富水河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五个三”工程,对沿线两公里范围内的村庄、景点、田园、山地进行绿化、彩化、美化、亮化,塑造一条具有“山水吉安”“红色故里”“正气家园”特色的百里风光带。
实施全域旅游景区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撬动社会投资10亿多元,形成“一(集聚)区引领、一廊贯通、四(景)区驱动”的全域美丽旅游新格局。
来源:微青原 {: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