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西阳宫,探寻近千年文物背后的故事
风雨沧桑话阡表文/袁飞贤
在离永丰县城70公里处,有一个美丽的古镇——沙溪镇,这里是一代文宗即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古文运动领袖、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欧阳修的故乡。离古镇南端约1公里处的磨盘山西麓,保存着一处古朴苍健,与欧公有着密切联系的建筑群即沙溪西阳宫。
走进西阳宫,放眼右前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处重檐歇山、飞檐翘角、典雅别致的仿古建筑,即《泷冈阡表》碑亭,迈入亭内,可见碑亭正厅中心竖立着一块高大乌黑、斑驳古雅、刻满文字的石碑,这可不是一块普遍的石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泷冈阡表》碑。
《泷冈阡表》碑亭
此碑系青州青石,高2.12米,宽0.96米,厚0.24米,正反两面分别刻有欧公撰书的《泷冈阡表》和《欧阳氏世次》碑文。前者既是中国古代三大著名祭文之一又被誉为“千古至文”,后者乃我国私家谱牒开山之作。古碑拙朴厚重,经历千年苍桑!本文就此碑的由来,为何能保存到现在?其间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等问题作一探寻。
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欧阳修的父亲欧阳观身染重病不治而卒于泰州(今江苏泰县)判官任上,次年归葬于故乡江西吉水沙溪之泷冈(今属永丰);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三月,母亲郑氏在南京(今河南商丘)欧阳修留守官舍病逝,次年8月欧阳修亲自护送母亲灵柩归故里与父亲合葬。也就是在这一年里,47岁的欧阳修怀着对父母双亲的深切缅怀之情,写作了《先君墓表》一文,但他并未急于将墓表定稿刻碑,而是正如《泷冈阡表》文中所说“盖有待也”即有所等待。按照《宋史·职官志》关于“赠官”的规定,子孙显贵,其已故父祖可享受封赠赐爵的荣耀,所追封的世数(一般为一至三代)和赠官阶品高低视子孙的官位而定。母亲病逝之前,欧阳修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这只是个地方官,品级不够高,欧阳修深知自己正处于人生价值和官场地位上升阶段,功名成就远未达到人生的最高峰。“待”也者,待己显贵至极;到那时,父祖所获封赠亦最高,然后定稿刻碑祭奠双亲是再好不过了,这样一来既可尽情告慰于先灵,又可借此机会把墓表修改得更好。
欧阳文忠公祠
17年后即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是欧阳修退休致仕的前一年,也是欧阳修病逝的前两年,时年欧阳修64岁。此时的欧阳修,一方面事业上因公元1061年农历8月至1067年农历3月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而功成名就,再无其它奢望;另一方面父母也因此获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封赠,据《泷冈阡表》记述,在公元1067年春神宗即位后首次举行的祭天仪式上,先父被敕封为崇国公(宋代异姓很少封王,国公仅次于王的封爵),先母进封为魏国太夫人;加上自己因病弱体衰,政治受挫,又难以实现回洪州(今南昌)做地方官以兼祀祖茔修筑父母墓园的愿望,自愧自责之心日益沉重,思亲思乡之情日益强烈,于是取出《先君墓表》,反复斟酌,精心修改,并以故里地名“泷冈”命名,将其改写为《泷冈阡表》。
当时欧阳修正在山东青州(今山东益都)做知州,青州盛产青石,青石是刻碑的好材料,欧公就地取材,谋得墨绿色优质大碑石一块。他亲自在碑石正面直书《泷冈阡表》,背面书写《欧阳氏世次》碑文,然后请工匠镌刻,并派人运抵沙溪。运送时基本走水路,从青州出发向南走京杭大运河,入长江溯江西上,进鄱阳湖,溯赣江向南。运碑船在赣江中游的今青原区值夏镇入赣江支流孤江,然后在吉水县境内水南转入孤江支流沙溪河到达欧公故里沙溪。正因为运送《泷冈阡表》碑经过孤江和沙溪河,加上欧阳修父母又葬在泷冈,所以水南以下的孤江又名泷江或潇泷江,沙溪河又名泷冈河。在石碑自青州运抵沙溪的水路途中,很可能发生过翻船沉碑事故。据宋人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记述:“后公(欧阳修)罢政,出守青社(青州),自为阡表,刻碑以归,江行过采石,舟裂碑沉,舟人曰:‘神如有知,石将出’。有顷,石果见,遂得以归……”。数千里水路归程,难免不发生此类事故。但是,因为作者认为“有顷,石果见”的现象是对“舟人”的话“神如有知,石将出”的神奇应验,所以在后人看来此事略带几分神话色彩,纯属虚构,不曾发生。这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舟人”的话只能反映“舟人”是信神的;至于“有顷,石果见”的现象也不是神仙相助的结果,其实出现此类现象也是很自然的事。试想想,如果水不是很深,刚刚翻船沉碑那会儿,水是浑浊的,过一会儿,水澄清了,这么一块乌黑的大石碑便隐约可见了。后来《江西通志》记述了石碑运送途中曾发生过“龙王借表”、“神龟驮碑”的故事:
神龟驮碑(图片来自网络)
相传《泷冈阡表》碑刻好后,欧公用船送归故里,以慰父母在天之灵。当船行至鄱阳湖时,正值深夜,欧公夜宿于此,梦见五个自称是水府龙王派来的青衣使者,他们说;欣闻欧阳大人阡表碑刻正路经水府,其文章书法盖世无双,水府龙王欲借一观,以饱眼福,当即被欧公婉言谢绝。第二天,船继续在鄱阳湖面行走,尽管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倏然间却乌云滚滚,风浪大作,船只有颠覆的危险,欧公心知是龙王因被拒借碑而兴风作浪,为其它无辜船只的安危考虑,欧公只好忍痛割爱,沉碑湖中。说来也怪,碑沉浪静,晴空万里,欧公垂头丧气,改陆路回家,在浔阳城(今九江)里巧遇东坡门生黄庭坚,庭坚得知师爷阡表被龙王劫走,当即撰写一篇《檄龙文》投于江心,指斥龙王无情无德,龙王读后羞愧不已,遂命一乌龟将碑石送回欧公故里沙溪。可是,乌龟将阡表碑误送到广东沙溪,待乌龟再将碑送达江西永丰沙溪时,可惜乌龟因劳累过度而死,乌龟就葬在龟塘西侧。现碑“祭而丰不如养之薄”等处斑驳,据说是龙王观赏阡表碑文时,对文中的精典名句赞不绝口,兴奋之余用龙爪在碑文上圈圈点点而留下的痕迹。
这个故事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的演绎者通过神话色彩寄寓了对欧公孝道的赞美,彰显了欧公文章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但前面我们提到的翻船沉碑事故从故事的一个情节(即“龙王兴风作浪,欧公被迫沉碑湖中”)上似乎可以找到某些痕迹。也许“龙王借表”的故事就是从这个“翻船沉碑”事件演化过来的。
石碑运抵沙溪后,竖立在泷冈欧公父母坟茔前的墓道上。由于长期风吹日洒雨淋,百余年后碑体受损,文字出现剥落。也许出于对古碑的保护,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县人陈懋简出资在西阳宫内欧阳文忠公祠左侧修建了《泷冈阡表》碑亭,并将阡表石碑从泷冈墓道迁至亭中。本来此碑还有一个碑座,这个碑座就是一只石雕的吉祥动物赑屃。据古代汉族神话传说,赑屃是龙之九子之一,又名霸下,形似龟,因此也称神龟,象征着“长寿吉祥”,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也许前面提到的“神龟驮碑”的故事就是从这里演绎出来的。
《泷冈阡表》碑
不知什么原因,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古碑下面的赑屃底座就不见了,但碑体一直受到历朝历代州县长官,乡亲父老的重视和保护!当然,其间也几经兴废,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和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曾对西阳宫包括碑亭分别进行了重建和重修。其中,1754年重建之前毁坏程度尤为严重,据清朝官员曹秀先于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撰写的《重建西阳宫记》一文描述,当时整个西阳宫内,颓垣断瓦,凄惨萧条,碑亭倒塌,“古碑剥蚀”,“左右遗址,他姓居民攘以耕种也。”20世纪三四十年代碑亭可能由于战乱再一次毁灭。195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将阡表石碑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60年10月江西省文化厅拨专款重建碑亭。“文革”期间,因破“四旧”风浪席卷中华大地,阡表石碑也因此面临被毁的厄运。据永丰县欧阳修纪念馆原馆长,欧阳修33世裔孙欧阳勇先生撰写的《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泷冈阡表>碑考》一书第11至12页讲述:“时任沙溪中学(今欧阳修中学)校长的周润玉先生,出于一种强烈的守护祖国珍贵文化遗产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临危不乱,急中生智,亲手用红纸把整块石碑包裹得严严实实,然后在石碑的正反两面分别书写‘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两幅标语,这才使阡表碑刻幸免于难,流传至今”。
为了更好地保护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2006年,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样,迎来了古碑保护最灿烂的春天。自公元1186年碑亭建立至今800多年以来,这块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一直伫立在江西永丰沙溪西阳宫内,象一位历史老人,走过千年风霜雨雪,见证千年历史兴衰,时时向人们诉说着生动的历史故事和辛酸往事,永远向世人展示和传播欧公的道德文章和精神风范。
沙溪西阳宫门坊
主要参考资料:
1、欧阳勇:《欧公故里—西阳宫》,载《欧公故里·魅力永丰》(永丰文史资料第十辑之物华天宝,政协永丰县委员会社会发展委员会2008年12月编印)第1—2页。
2、《祭而丰不如养之薄—<泷冈阡表>碑考》(欧阳勇著,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12月出版)。
3、《欧阳修纪年录》(刘德清,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
4、清·曹秀先:《重建西阳宫记》(公元1756年撰)。
5、《永丰县志》(新华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
作者简介
袁飞贤,男,民盟盟员,永丰县古县镇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同时入永丰二中从事高中历史教学工作。教学之余,爱好教学研究和永丰地方史党史研究工作,在各级刊物和书籍先后发表论文文章50余篇,在互联网和网络公众号发表20余篇,还有12篇论文获省市级奖项;2013年以来先后应邀参与欧阳修故里西阳宫和永丰县博物馆陈展大纲编写工作等10余项永丰县文化建设工作,先后3次应邀担任永丰电视台地方历史文化节目解说工作,曾参与永丰教体局主持的永丰地方教材《多彩永丰》的编写工作。从教以来,曾评为永丰县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永丰县高中骨干教师(2007年)和吉安市新世纪中青年学科和技术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现为永丰县党史研究学会副会长、庐陵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学历史高级教师、江西省中学历史骨干教师和吉安市中学历史骨干教师。
来源:永丰网,袁飞贤投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