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药师
乡下药师欧阳跃亲文/图
“采药入深山,苍茫云海间。盘空穿鸟道,异卉满囊拈。”古人笔下,采药师的生活,充满凶险。在值夏圩日溜达时,我就遇到这样一位乡下药师。
老人家满脸络腮胡须,灰白的胡子勾勒出他立体的脸,头戴一顶牛仔帽,一口牙齿整齐而细密。一笑起来,憨厚中露出刚毅。
圩日上还有好几个摆摊买药的,不停地用扩音器招揽生意,但都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我知道,现在卖“狗皮膏药”的人太多,哪里当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是他们的忽悠之道。唯独这老人,安静地蛰坐着,面前摆满了各种加工好的药材,用红布袋装着。
走上去一打听,我才知道,老人家叫胡继汰,值夏石马樟树渡村人氏,今年已经83岁,可眼不花,耳不聋。想想我父亲也和他同年,可身体远没有老人硬朗。老人家十多岁就开始上山采药,即使现在也没有停止上山采药的脚步。
凭着当记者多年的采访技巧,我很快就和老人熟络起来。老人告诉我,他父亲原来也是那一带有名的药师,可惜在他8岁那年,父亲就去逝了。十多岁时,母亲也撒手人寰。或许是基因起了作用,胡继汰从小就对山上的药材感兴趣,他跟着村里的“老座”学习采药,只要师傅指点一下,他立马就记住了。从此,村里村外那些“老座”需要什么药材,都委托他上山去采。
过去他们采药,就是背个竹篓,拿着锄头、砍刀、镰刀、绳索,带上干粮,穿梭在东固山的深山老林里。砍刀开路,绳索攀岩,刮风下雨、野兽虫毒时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安全。也许是福大命大,采了几十年药,胡继汰并没有经受过大灾大难。
帮“老座”采药的营生一直到分田到户之后才结束,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几十年的学习摸索,让胡继汰熟知了各种草药的药性和功效,也熟悉了治疗各种疾病的草药配制。已经40多岁的他,开始自己上山采药,自己配比草药,当上了“土郎中”。
如今,老人家把这门手艺传给了儿子胡桃贵,但每次采药,他都要跟着去,因为人命关天,他不敢马虎。
采药的辛苦和危险,常人难以想象,每种草药都有独自的生长特性,如果采晚了就要耽误一年。打电话给他儿子胡桃贵,他告诉我,上山采药,冬天还好些,本地常见的眼镜王蛇、竹叶青毒蛇都已冬眠,可有些药材不得不在夏天去采,为了防毒蛇,他们要随身带好蛇药,进山前还要采一些驱赶毒蛇的药材装在袋子里,因为草药能散发出独特的味道,毒蛇闻到就会溜走。
治疗跌打损伤、风湿关节、风火牙痛、感冒发烧、久泻不止、胃痛中暑等常见病痛,是乡下药师的拿手好戏。前不久,胡桃贵工地几个工友感冒发烧,他只用了一点点药材熬煮汤汁给他们喝下,不久就痊愈了。肝炎、肾结石、胆结石、各种皮肤病、妇科病也治好过不少。但他现在却没有和他父亲一样,去摆摊卖药,因为生意实在难做,远不如他做泥工来钱快。现在年轻人不太相信中医,认为那些根根茎茎,根本不能治病,有个头疼脑热,宁愿去医院花上几百元采取西医疗法,也不愿上他那儿花小钱抓几副中药。采访那天,也印证了这种现状,老人家一上午蹲坐在那儿,除了几个老熟客前来寒暄几句,路过的年轻人连正眼也没瞧一下。
采访完胡继汰我准备离开,他请求我拍下一张带有宣传广告的红布,希望我能帮助宣传宣传,别忘了扁鹊药王,别忘了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一般在哪里摆摊 值夏圩日时 民间医生还是少宣传,医政科的立马上门,扣上非法行医或无证行医、黑医,到时老人这把年纪还吃牢饭,至少也罚去几千万血汉钱,看不下去。 无意宣传他们,我只是想记录这些即将消失的行当和手艺,给后人留下那个年代的记忆空白。 我现在默默地在寻找和采访那些老去的回忆,微信公众号已采访完成168篇,不对他们评价。 货真价实 庐陵印象 发表于 2021-4-30 19:33
我现在默默地在寻找和采访那些老去的回忆,微信公众号已采访完成168篇,不对他们评价。
{:强:} 青原金雨印章 发表于 2021-4-30 19:11
民间医生还是少宣传,医政科的立马上门,扣上非法行医或无证行医、黑医,到时老人这把年纪还吃牢饭,至少也 ...
记得有过文件,现在开中草药(等同农产品)店不用资质,随便个人就可以开。 @吉安股战场 发表于 2021-05-01 14:54
记得有过文件,现在开中草药(等同农产品)店不用资质,随便个人就可以开。
卖山野菜当食品卖,网上许多网店卖中药材用的是食品许可证,擦边球。如有治疗行为,用草药、推拿、针灸这种行为,没钱了就找个来头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