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印象 发表于 2020-8-28 17:57:59

庐陵印象136---裁缝


裁    缝
欧阳跃亲文/图
采写《庐陵印象》系列文章的过程中,我经常被一些老手艺人感动着。几十年重复而认真地做同一件事,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从黑发到白发,生活的酸甜苦辣已淡化在他们微微翘起的嘴唇,沉寂在他们平静的眼神里。
图片上的这位老哥名叫裴荣裕,今年已经66岁了,他是我这辈子见到的第二个男裁缝。


在同一个地方,10年前我也拍摄过他缝纫衣服的照片。那时的我还是宣传部的一位宣传干事,去采访的路上偶然看见他,当时只是觉得男人做裁缝很稀奇,端起相机拍下了他的一个侧影。
10多年过去了,翻看这些年拍摄的照片时,只要翻看到这张照片,我不知不觉就停住手,端详一会,脑海里同时闪现出当年拍摄的场景,心里腾起一股暖暖的感觉。
此次的任务其实是去采访同事的老家----樟山镇奶奶庙村,一个有故事的村庄。当车开过奶奶庙村前的大桥,隔着窗户我一眼就看见了他。他的缝纫小店还是和原来一样,他那佝偻着的侧影也和照片里的一样。
“今天一定要采访他,把他写进我的《庐陵印象》里去。”我下定了决心。

走近裴荣裕老哥,我才发现,他老了。原先光洁的脸已经松弛,头上也爬满了一丝丝的白发。唯有他的微笑还是那么让我觉得温暖。
老哥的老家是吉水店坑村。他缝纫的手艺是跟着他爹学的。他说他爹9岁就开始学裁缝,一直到59岁那年,才把12岁的他收为了最后的一个徒弟。


裴荣裕清楚地记得,那时还没有缝纫机,衣服裤子都是手工一针一针地缝制,缝制一件衣服几乎要花去一天的时间。父亲很严厉,只要做错,打骂是免不了的,不会因为是亲生的儿子而免于责罚。小荣裕的左手经常被钢针扎破流血,但父亲没有心疼他,小荣裕只能一边流着眼泪一边继续缝着。

他的“待遇”和其他的徒弟是一样的,到农户家“上工”时,父亲不停手,他就不能休息;吃饭的时候,只有父亲落座好后,他才能撅着屁股做到桌子的下席,随时准备着给父亲盛饭;所有的菜,只有父亲尝过后,他才能跟着动筷子,即使是自己再喜欢吃的菜,也不能抢在父亲之前去夹菜。三下五除二,囫囵吞枣般的吃饱后,小荣裕要赶在父亲下桌之前吃完饭,给父亲端来泡好茶水。

三年出师,父亲没过几年也去世了。裴荣裕开始了独自走村窜乡做裁缝的日子。


裴荣裕的手艺用句歇后语来形容就是“青蛙张嘴----呱呱叫”。他告诉我,现代制衣机器出现之前,做裁缝最难的就是是缝制棉皮袄,将羊毛、狐狸毛、水獭毛缝制在布上,必须要顺着毛手工一针一线密密匝匝缝制上去。手艺差的,缝制的皮袄穿在身上会“起坨”或“起吊”,看起来就像鼓起脓包似的。尤其是衣服的旮旯拐弯处,处理不平顺,胳膊弯处就像夹着木棍似的,咯吱得难受。擅长缝制棉皮袄一直是裴荣裕最骄傲的手艺。

裴荣裕这辈子从没有闲暇过。只要他进到哪个村去“上工”,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根本出不了村。村民听说他来了,挨家挨户把他请去做裁缝。那时“上工”的工钱按天算,一天1.6—1.8元,比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种田人,收入强很多。离吉水老家很近的尧塘西坑村,他一直在那“上工”了30多年,村里百分之八十的农户穿的衣服裤子都出自他手。


“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由于活多,裴荣裕根本不用出远门,在老家兜兜转转几个村就到年尾了。这样挑着缝纫机进村“上工”的日子一直持续到1997年。市场经济的浪潮让传统的按天收费变成了计件收费,四十多岁的裴荣裕也开始计划着从“行商”改为“坐商”。最后他选择在樟山镇的奶奶庙村“落户”了。原105国道穿村而过,是吉安去南昌的必经之路,南来北往的人川流不息,自古就是是周边十里八乡最热闹的圩街。

如今,裴荣裕的缝纫铺已经开了二十多年,生意一直很好。紧跟市场需求,他还增加了做窗帘的项目。忙的时候经常加班到十一二点,女儿、媳妇有时也不得不在缝纫厂里忙完后过来帮忙。直至三四年前,找他做衣服裤子的人才少了下来。不得已,他又增加了买卖现成服装的生意。


他说,现在做一条裤子,布料加工钱总共需要50多元,裁剪布料、缝纫、熨烫、安扣子要几个小时,利润微乎其微。可买现成的更便宜,只要二三十元,他的老手艺根本敌不过机器流水线。

做了50多年裁缝的他说起这些,难免有些伤感,因为他知道,传统的缝纫手艺终究会被淘汰,他有些不舍,却无奈。

海外装饰大厦到 发表于 2020-8-28 18:22:46

以前裁缝是门好手艺,我们村有个男的裁缝,80年代末就赚到了钱带领全家都进县城买地建房子。我爷爷也是裁缝,不过却没生意,没有一直做衣服,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的好像是蝴蝶牌缝纫机

一路狂奔 发表于 2020-8-28 18:47:42

中国裁缝手艺人没落,国外裁缝私人订制却身价百倍。

风光无限 发表于 2020-8-28 19:15:52

儿时年前都抢着盼 着的手艺人

麦地客 发表于 2020-8-28 19:53:01

确实如此,机器化生产取代了传统工艺。

弦月 发表于 2020-8-28 22:14:45

我也学过两个月的裁缝,那个年代裁缝是一门手艺活,学裁缝要交师傅钱的,还要帮师傅家插禾收割稻子之类的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24.png

spring010 发表于 2020-8-28 22:40:15

我97年在文化宫的服装培训学校当老师,业余时间教别人制作衣服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49.png

望远镜 发表于 2020-8-28 23:38:22

去了解下步行街那那个缝衣服的地摊一年赚的钱不少于公务员,只只不过没机会没功夫来这里炫

阳光男孩@ 发表于 2020-8-29 03:06:19

海外装饰大厦到 发表于 2020-08-28 18:22
以前裁缝是门好手艺,我们村有个男的裁缝,80年代末就赚到了钱带领全家都进县城买地建房子。我爷爷也是裁缝,不过却没生意,没有一直做衣服,家里还有一台老式的好像是蝴蝶牌缝纫机

蜜蜂牌

pyc1024 发表于 2020-8-29 15:45:01

我还记得以前大街电影院旁边的巷子里有个裁缝店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庐陵印象136---裁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