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印象24---奶奶庙村
本帖最后由 米豆豆 于 2020-8-26 08:55 编辑奶奶庙村
欧阳跃亲文/图
一个村庄以一座道观来命名,全国并不多见。吉州区樟山镇奶奶庙村就是其中之一。
据村里的老人讲,奶奶庙村原来并不叫这名,它有一个更美的名字---坪溪村。因为村子平坦如坪,村子南边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汇入村东的小河,在村东画了一道绿色的彩虹。
坪溪村究竟是什么时候改为奶奶庙村,现在村里活着的老人已经没有谁能说得上来。意见高度一致的是,村庄改名都是因为村头有座非常灵验的奶奶庙。
奶奶庙里供奉的“奶奶”是何方神圣?查阅资料我才知晓一二。奶奶庙供奉的是泰山的碧霞元君,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这位“奶奶”的工作主要就是送子和去痘。去痘,也就是防治天花。现代医学已攻破难关,治疗天花已不是什么难事了。但在古代,天花却是疑难杂症,死亡率很高,“奶奶”能防治天花,那本事大得不得了。而送子更重要。孝道,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根本,《孟子.离娄上》里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既然“奶奶”能送子,老百姓虔诚地供奉她也就不奇怪了。
老人们还说,村里的另一头原来还有一座康王庙,“忠义”化身的康王在坪溪村的香火却没有奶奶庙的兴盛,或许是因为平民百姓想的更实在,更信奉那些能带给他们平安和繁衍生息的神仙。
坪溪村因奶奶庙而更名,而迄今为止,奶奶庙村让吉州人念念不忘的,却是它过去的“硬核”地位。
村里九十高龄的老支书李德华介绍说,古时,奶奶庙村就是北至京师,南去梅粤的必经之地。奶奶庙村有三姓:陈、李、夏侯,开基时,人口并不多。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临近村庄的老表都聚集到此开店做生意并建房迁居了过来。至今,村里还遗存着一条用麻石铺就的石板路,两边还遗存有倒塌的茶楼、车马店,南北杂货店。
解放后,奶奶庙村顺理成章成为樟山镇的中心,樟山镇人民政府的前身---奶奶庙人民公社的驻地。
村里人告诉我,井冈山大桥没有建起来之前,原105国道穿村而过,吉安人去南昌,都要坐班车经过奶奶庙村,到朱山桥那过渡至吉水,再往北而去。
这个不足1平方公里的小村,是吉安城北部的最重要圩镇。前不久,我沿着奶奶庙村原105国道走了走,路两边商铺林立,裁缝店、剃头店、茶馆店、百货店比比皆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这是现在奶奶庙村的样子。
“奶奶庙最辉煌最鼎盛的时候是在六七十年代。”老支书李德华和我们讲起那过去的事,依然激动不已,声如洪钟。那时的奶奶庙村,还有一条老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三百米,但云集了铁匠铺、木器社、蔑器社、棺木铺、花圈寿衣店、卫生院、南北杂货店.......仅茶馆就有四五家。有街就有市,有市就有人。只要是当圩的日子,窄窄的街巷里就挤满了人。茶馆的生意更是火爆,因为周边十里八乡都没有茶馆店,乡人想喝茶的,想打探生意经的、想结朋交友的,都得走到这里来。沏上一壶茶,摆上几碟花生米、熟黄豆、兰花根、番薯片,磕巴磕巴、唠叨唠叨,一坐就到了日落西山。
老街的西面,还有另一个很大的圩场--牛圩。樟山人自古家家户户都养牛。1989年,吉安师范毕业后,我曾经在离奶奶庙村不远的清湖小学教过两年书,印象很深的一件事就是放学回家时,经常可以在宽阔的沙石路上与数百头甚至上千头的庞大牛群相遇。樟山人养牛不是各管各的,清晨,每个村都把村里各家各户的牛集中起来,值班的村民,这天不能去干别的差事,就专门赶着牛群到山上去放牧。夕阳西下,再把牛赶回村,由各家把牛领回去。
圩日就是牛的交易日,各村都把牛赶往奶奶庙村,甚至永丰、吉水的养牛户也奔波几十里路,把牛牵来这里来交易。听村里人讲,奶奶庙村曾有个名气很大的牛倌,叫李白玉,他只要围着牛转一圈、掰开牙槽看看、这牛有多重,养了几年,是否健康,他是一看一个准。许多养牛户怕交易时被唬弄,都纷纷找他“把关”。
在樟山教书时,我吃的最多的是牛肉,猪肉倒是很少吃。一直到现在,樟山镇的“牛全宴”还是让城里人向往不已,牛肝、小炒牛肉、红烧牛蹄、牛骨头汤是镇上酒家的“拿手好菜”。
牛圩的兴盛同时带来“马太效应”,这里随之还兴起仔猪交易。圩日的奶奶庙村,人山人海。有些头脑活络的外乡人,赶紧把家迁了过来,成了这里的永久“居民”。
这样兴盛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八十年代初,奶奶庙圩市搬迁到现在的位置后才渐渐远离了喧闹。
仄入路旁的老街,曾经热闹非凡的地方已破败不堪,倒塌的房梁顽强地斜立着,似乎不甘心就这样倒下。我走在那整齐排列的麻石板上,皮鞋与麻石碰撞的叩击声,似乎一次一次地催促我,赶快去解密这里的过去,这里的故事,这里的神奇。
学习了,小时候常去的地方,居然不知道她名字的由来 我也不知道名字的由来,因为我出生在樟山另一个公社https://app.maidi.me/public/emotion/face_002.png {:强:} 我八十年代末期在樟山工作的时候,经常从村子里路过。那时已经很萧条了。但是经过作者描述,当年的繁华和寂寞跃然纸上。谢谢作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强:}你的这些作品将成为庐陵记忆,必将永久传承在庐陵人的心中。 吉州区这种老街基本都拆掉了,如果能够能够保存下来,这就是历史的痕迹 清湖樟山奶奶庙,多少年少时的困惑,例如村名地名姓氏辈分的来源,当时很难有完美的答案,总感觉心里有无数个缺憾
作者确实下了一番功夫 调查访问融汇各种典籍记载不仅能让人困惑顿消,更让人豁然开朗
原来自己的家乡也是源远流长,底蕴深厚……
感谢作者,对我们这些原住民来说,这种切身的探古访微比徐霞客余秋雨的游记来得更震撼内心{:强:} 有深度。此村为老吉安地理标志。 江南美景 发表于 2020-08-26 09:12
我八十年代末期在樟山工作的时候,经常从村子里路过。那时已经很萧条了。但是经过作者描述,当年的繁华和寂寞跃然纸上。谢谢作者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你的这些作品将成为庐陵记忆,必将永久传承在庐陵人的心中。
谢谢 怎么房子都没人翻新建新房子,难道都去城里买房了,还是在村里从新批新地基从新建房了